返回

重生光影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八十八章 全世界的人都爱你(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探讨表演方式,阿佳妮得彻底改变之前的表演路数。

    她的表演常常带有一种倔强,一种遗世独立的距离感,十五岁开始拍电影,二十多年来塑造了许多性格怪异的形象,举世公认充满灵性。

    性格多变、奔放疯魔是她的标签之一,但这显然不适合《钢琴教师》那种漠然的、生不如死的状态。

    阿佳妮也明白这一点,同意尝试新的表演方式,她早早了解了剧本,对人物也有些理解和设计。

    《钢琴教师》至少百分六十戏份是阿佳妮一个人,如同一出大型的哑剧表演,非常考验演技。

    既然差不多是一个人撑起一部电影,人物必须立起来,一个镜头都不能马虎。

    捋一遍剧本差不多等于从头排练起,同时设计人物,需要时就帮忙配戏,一会演她妈,一个演小情人。

    阿佳妮的表演的确有很大改变,但还是不符合要求,大部分都否定了。

    在苏长青心目中有清晰的钢琴教师影子,即便结合阿佳妮的特点重新演绎,也不是她演出来的模样。

    “您现在表演的是个生活平淡没有色彩的普通女人,钢琴教师不是,她的人生已经畸变,陷入痛苦的扭曲中,但她没有能力改变,甚至没有能力反省,于是行尸走肉般活着。”

    阿佳妮耸耸肩:“我的人生也已经畸变,生活和普通人不一样,能够理解这种状态。”

    这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苏长青不客气地否了:“显然不一样,您是无病呻吟,全世界的人都爱你,而钢琴教师缺乏的正是爱,没人爱她,她也不爱别人。”

    “那您也爱我吗?”

    “当然爱,不然怎么会在这里。”

    阿佳妮对他随意敷衍的回答显然不太满意,挥了下手指,似乎在驱散眼前的迷雾。

    对于如何塑造阿佳妮的新形象,苏长青也早有准备,开始全面为她设计人物状态,包括走路的姿势节奏,说话的音调表情,对话时如何接触别人的目光等等。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