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光影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一十五章 从此争分夺秒(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剧本创作过程中有许多心得,尤其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必须弄明白了才能写得好。

    比如刚才冯导这句话放在东亚三国,只要调整一下用词,语意是可以通用的。

    但一个欧洲人或者米国人,在赞扬完别人后加一句我非常惭愧,恐怕会令听者愕然:“好奇怪的话,这是和我在攀比吗?”

    苏长青相信冯导说这话没有攀比的意思,只是通过自我贬低来奉承人,这是东方人的客套方式,

    冯导自我定位非常明确,从之后的展就能看出来,虽然他也是能导能演能编剧的多面手,而且都拿出了成绩不错的作品,但从没有参加过欧洲三大电影节,非常理智。

    简单说就是对自身能力的判断很客观,不掺和不擅长的事。

    这个说起来简单,其实能做到的人并不多。

    实际上两人的选择各有成功之处,两年后冯导成为中谊兄弟公司唯一的签约导演,而后凭一己之力撑起了这家公司的门面,最终成功上市,他自己也变现了几个亿。

    只能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道路,不好评论高下。

    就像苏长青对冯导拍的东西感兴趣,他对苏长青拍的题材也不感冒,二人之间并没有互相羡慕嫉妒恨的必要。

    所以相比较张导、姜导,苏长青反而与冯导更容易成为朋友。

    不过苏长青不太愿意和京圈的人走太近,保持点距离大家都更舒服些。

    他寒暄了几句就想走,没想到冯导突然问:“胡笳回来了,您知道吧?”

    两人之前都是混人艺的,人头都很熟。

    胡笳回来后没几天就再次入职人艺,似乎从未离开过,只是去法国换了个型。

    苏长青与胡笳的事当年只在四维和天演有传闻,在人艺二人是关系要好的同学,从未流露过关系不一般。

    冯导肯定不知道二人有纠葛,不然他这种八面玲珑的人绝不会当面提起。

    苏长青自然也就一副很坦然的样子:“知道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