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光影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零二章 血印柱(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尽地主之仪,大年初一苏长青带着穆沐和柳雨菲把嘉兴逛了一圈。

    只是出门转转也不可能跑远,而且乌镇、西塘都还是开之初,目前看上去都还是失修的古镇。

    于是去了南湖,嘉兴南湖与南京玄武、杭州西湖并称江南三大名湖,吹风看水之余还可以缅怀革命先驱,顺便爱国主义教育。

    后来韩厂长拍了三个大业,南湖尤其朦胧唯美,始终只表现周讯独自坐在船头,一蓑烟雨任平生。

    看着远处那条著名的船,苏长青不禁想,刘倍、周讯她们在忙什么呢,好久没见了。

    之后还去了月河老街,只要逛过一条这种江南水街,就和逛了乌镇、西塘没区别。

    电话、手机渐渐普及,串门拜年的习惯渐渐改了,于是街上到处是人。

    三人只能走马观花,挑人少的地方下车,尝尝零食,买点小玩意,一旦感觉被关注太多了,就回身上车。

    都说把权力关进笼子,这个很难做到,但名气的确能把人直接送进笼子。

    尤其当一个演员的脸被大多数人熟悉时,也就丧失了部分常人的乐趣。

    穆沐和柳雨菲都有很多墨镜,搭配不同的衣服戴不同的款式,日常生活就像近视眼离不开眼镜似的离不开墨镜。

    许多时候是逼不得已的,当在街上、商场引了拥挤骚动,警方也会很不客气地提醒:“你上街能不能戴上墨镜?给我们添乱事小,万一造成人员受伤呢?”

    连苏长青都是如此,拍摄《太平号》时找不到很合适的演员,本来想自导自演,后来之所以放弃是自己还太年轻,不像有**岁孩子的父亲,另外也是不想活在这种笼子里。

    人都是贪心的,既想功成名就,又想生活不受打扰,其实难以两全。

    后来成了大导演,一张脸同样被大众熟悉,干脆也出道演戏,过戏瘾之余还能自己赚自己的片酬。

    这是节约成本,也是减少中间环节。

    所以所谓减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