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听也能互相明白意思。
晚饭准备得很丰盛,气氛没苏长青家那么热烈,不过鸟语花香的却有一种更加乡土的感觉。
初二本是归宁之日,出嫁女儿回娘家。
穆沐还没出嫁,这样的安排不算合适,但也不算唐突,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也不那么较真。
甚至苏长青在柳雨菲教导下按当地风俗买了伴手礼,烟酒糖什么的都有,已经像个女婿。
趁穆沐不注意,柳雨菲揶揄他:“来都来了,就一步到位吧,干脆改口叫爸妈吧,连我都叫,你不能更见外吧?”
苏长青也明白嘴甜的重要性,可总觉得现在改口太冒进,失去了战略缓冲。
于是反揶揄回去:“我们两个兄妹相称,我叫你父母叔叔阿姨好像也不合适,干脆一起改了吧,都叫爸妈。”
柳雨菲白了他一眼:“想什么呢,没事找事?”
初三去了姑苏城外寒山寺。
这应该是国内最著名的寺庙之一了,得力于张继的《枫桥夜泊》。
这诗就不多说了,好像没人不知道夜半钟声到客船。
苏长青以前就来过这里,当年还在门口的山墙下拍过照。
当年是与谁同游的寒山寺?
谁在对面按下的快门?
苏长青不愿意多想,前朝旧事,想多了不胜唏嘘。
寺里有个碑,刻着张继的诗。
导游小姐绘声绘色地描述当年日军如何垂涎这块碑,想把它弄回去献给天皇,最终被爱国人士想办法拦下了。
为什么日军放弃弄走石碑呢?
因为他们被一个关于石碑的诅咒吓坏了,据说这个诅咒是唐武宗立下的,“《枫桥夜泊》诗碑只有朕可勒石赏析,后人不可与朕齐福,若有乱臣贼子擅刻诗碑,必遭天谴,万劫不复!”
这真是个很奇怪的诅咒,好像没什么逻辑,而且话说得也糙,当时皇上心情不好吗?
这个关于日军偷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