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光影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三十四章 我有个建议(第1/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苏长青一直把关四维版《笑傲江湖》的改编,最终出来的剧本还是比较满意的。

    他一直强调笑傲江湖,必须得有一股恣意纵横的洒脱和不羁,如果连这个都表现不出来,这部剧还不如不拍。

    所以他要求所有参与编剧的人员,至少得在创作期间重塑价值观,每天先营造出然物外的心境,再动笔开始写台词。

    就像干那事之前先来点前戏一样,不然效果好不了。

    “尤其别把现实生活中的婆婆妈妈带进来。”

    苏长青前后看过几个版本的《笑傲江湖》,最大的感触是情怀很重要。

    武侠从鸳鸯蝴蝶派起,虽然影响面很广群众喜闻乐见,但始终就不太受主流文化精英们待见,从民国起就被抵触蔑视,一直到现在。

    摄像机掌握在文化精英手中,所以翻拍武侠剧在业内只是赚钱的生意,并非值得夸耀的光荣事。

    一旦成了生意,恐怕就很难拍出侠气。

    没有侠气,就很容易陷入婆婆妈妈。

    参与电视剧创作的文化精英极少有真正热爱武侠文化的,他们的改编取舍很大程度是在揣摩受众市场,甚至凭个人喜好进行二次创作,实际上是在否定原作。

    电视剧的市场受众显然不是武侠的青少年为主,于是为了迎合主要观众群,许多版本的《笑傲江湖》拍成了披着武侠外衣的古装爱情剧,人物关系也是以撕逼为主。

    这是大妈眼中的江湖,然而大妈也曾经年轻过,也看过武侠,也明白这剧瞎改了,看完了也在骂。

    所以苏长青不时收到黄杨的反馈,是否在“笑傲”上打些折扣,更多偏重于儿女情长,大妈们骂归骂,毕竟还是贡献了收视率。

    做这类决策往往是最难的,是随大流拍不太容易犯错的肥皂剧,还是独辟蹊径坚持风格?

    这是一笔投资,得考虑盈利,而且影视创作不仅仅是生意,还与创作者的声誉口碑直接挂钩,失败了可不仅仅是损失点钱的事。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