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光影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五十五章 喜欢亲自开车(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思?”

    “很有意思。”

    柳雨菲一直任由他揉,到了工地才恋恋分开。

    时间紧任务重,老金打电话十天后,厦门海龙游艇公司就结合四维美工的设计,拿出了切实可行的建造方案,一旦苏长青拍板就可以开工了。

    海龙的董事长严先生年过六十,身材高大满头银,看上去精力旺盛。

    虽然带了一支团队来,但在柯大路的临时办公室里,他还是亲自向苏长青介绍了平湖号大船的各项指标:“这艘船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材料建造,总长六十八米,帆高二十九米,吃水四米八,拥有最大的中央控制台,由四台一千马力动机提供动力,同时配备最先进的稳定器,即使在高行驶的情况下依旧能够保持整体平衡和稳定,另外还有专业海军级海航卫星设备……”

    “本船三层设计,有完整的豪华套间,最多可以容纳船员和客人八十名,会客厅、酒吧、电影院,游泳池一应俱全……”

    “最终版本的平湖号船尾有直升飞机停机坪,另外也会配备四艘最先进的救生汽艇……”

    苏长青和柳雨菲都很认真地听,不过更留意的是外观。

    平湖号设计了两个外观,一是拍电影时用的传统帆船外观,通体棕红色,画了木纹,风帆也是那种油布的。

    第二套是电影拍摄完成后改造的最终外观,外型变化很大,船艏虎头浮雕去掉了,改成了尖形,两侧浮雕倒是保留了,通体喷刷成了白色。

    尤其是桅杆和风帆变化很大,都改成了现代纤维材料,看上去十分时尚。

    严总说游艇出港就像汽车上路,也是要牌照的,因为电影拍摄期间不是最终外观,只能申请建造试航执照,届时由他们公司负责驾驶。

    至于造价,国内游艇行业虽然才起步,但竞争已经很激烈,平湖号一亿八千万人民币童叟无欺,严总说:“我们会附上造价清单,许多外购设备的价格是公开的,我们真的只赚建造费。”

    价格方面会有专业人士帮忙评估,倒不是关注的重点。

    苏长青时不时与柳雨菲对视一眼确认意见,心里暖洋洋痒痒的,仿佛两个初中生。

    对设计方案大家都没有大的意见,毕竟第一版只是过渡,现在是决策大方向,后续改造之前还有大把时间可以完善各项设计,没必要就细节纠缠。

    苏长青敲了敲图纸:“先这样吧。”

    而后大队人马一起去了正在蓄水的北湖之畔,看看建设中的古码头。

    苏长青一个月没来了,明显感觉施工进度推进了不少,放眼所见,附近几个基地已经有不少地表建筑拔地而起。

    而古码头施工相对更简单,已经建了七八分,后面的古建筑也有了雏形。

    但北湖的水平面还在远处,大概再一个月才能涨到码头。

    人工造湖可不是影视基地能够决定的,环境、水利等相关审批跑了一个多月才搞定,同时日以继夜挖土方,花费三个多月上下水都疏通好了才开始蓄水,目前已经成湖大半。

    北湖内也需要一些船,虽然大多数时间服务于旅游,但影视拍摄才是正业,所以船的外观必须是可活动、可自由搭配的,结构反而复杂许多,目前仍在设计中。

    这些船比平湖号要小得多,第一个服务对象是《航线》,所以外观必须能搭配出与第一版平湖号一致的。

    一旦湖面成型,剧组将在湖边另建一个缩小的码头,让这些船显得更大,然后配合正式码头以及后面的古建筑,就可以开拍《航线》大部分6地戏份了。

    一群人视察了码头工地,根据严总建议,决定另外建一个比较隐蔽的船坞,接下去建造、维修船队都方便。

    转一圈看差不多了,最终苏长青拍板:“北湖船队六月份必须形成规模,七月份平湖号第一版本得投入使用,能做到这一点的话,这事就这么定了。”

    严总当即表态,接下去节假日不休二十四小时开工,按时完成建造。

    如此一来平湖号和北湖船队项目正式启动,剩下就是资金和效率问题了。

    送走了严总团队,苏长青微笑着对柳雨菲说:“我开车,咱们视察一圈各个基地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