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光影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六十七章 梦幻般的真实(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号凡尔赛宫,在众多媒体的闪光灯中,希拉克总统为苏长青戴上了勋章。

    和他一同受勋的还有另外三人,苏长青没做功课都不认得,反正诚挚祝贺就对了。

    这是锦上添花的事,其实都是虚的,苏长青在法国也没耽搁,又马不停蹄赶回平湖,继续《航线》的宫廷戏拍摄。

    明清故宫基地已经完全做好了。

    故宫建筑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平湖基地都修了。

    内廷中心后三宫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也修了,基本涵盖了明清两朝戏剧所需要的宫廷场景。

    宫内日晷、铜龟、铜鹤、几十个铜鼎,数百铜缸以及无数室内陈设,都是按照原样复原的。

    尤其是摆放在各大宫殿之前的铜缸,是考证清朝早期图样后复原的。

    这些铜缸都有金灿灿的蟠龙浮雕金饰,后来被英法联军给刮了,苏长青看过一些在其他电影城拍的明朝、清朝早中期的宫剧,铜缸是光秃秃的,显然是复制者不太用心,依样画葫芦了残货。

    明故宫修了十三年,三宫六院建了九千多间房子,平湖集团以现代机械一年时间仿建了主要宫殿及附属设施,算起来来规模小多了,换算起来并不比明朝快多少,这让人不得不佩服当时的动员能力。

    正是因为这样的动员能力,才能组织庞大的远洋船队。

    一个故事立得住,背景、细节都很重要,拍一些郑和的宫廷戏无疑是交待背景。

    上一世的记忆以及这两年在国外工作的经历,都让苏长青很明白欧美人对中国的印象非常贫乏刻板,有些人甚至一无所知,远远不如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

    所以拍这种面向世界的电影时别怕麻烦,该交待的社会、政治背景一定要交待,否则外面的观众真会一头雾水,甚至不相信六百年前中国拥有能够达到非洲的大型船队。

    其实早在一千年前的南宋时期,中国商人近至东南亚各地,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早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航线。

    几百年后郑和下西洋时,许多地方都已经有侨民聚居,甚至有了侨领。

    所以苏长青很怀疑南宋先人到达非洲东岸以后,真就失去了南下好望角的动力,在那耽搁了上千年不再前进。

    海洋意识的缺乏,导致郑和下西洋的资料都不全,就更别说南宋的了。

    苏长青说的是一个违反西方人常识的故事,必须得讲好,一旦剧情崩了就会成为笑柄。

    剧组聚在太和门里化妆着装,上好了妆的濮存析和苏长青一起站在门楼上,微风中眺望太和殿。

    濮存析:“看上去一模一样,感觉就像真的一样。”

    苏长青:“我们的工作,不就是创造梦幻般的真实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