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实业大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7章 捡芝麻丢西瓜(3000均定加更)(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穷说资金回笼太慢,服装厂会撑不住,也是很合理的。

    只见孙新民考虑了一下,随后点了点头:“如果只是一年的税收减免,我想原则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你们毕竟是出口创汇三百五十多万美金的企业,给予一些政策上的扶持,也是有必要的。这样吧,你写一份书面材料,我会向上级汇报的。”

    若是国家级的大型企业要求减税,或许有些困难,但区区一个地方企业的三产,要一个减税政策就容易多了。孙新民觉得,只要是报上去,就冲着那三百五十万美金的出口创汇,领导也没有不批准的理由。

    要到了一年的税收减免政策,李卫东当然是美滋滋。

    企业所得税减免可不是谁都能要来的政策,李卫东能获得这样的有待,也多亏了赶上了好时候。

    八十年代中后期,国家连续多年贸易逆差,外汇储备一年比一年少,所以对于出口创汇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也比较大,只要企业能给带来外汇,国家吃点亏也无所谓。

    若是到了九十年代,中国的贸易进入到顺差时代,出口企业顶多是有些出口退税,再加上一些地方性的扶持政策,想要拿到减免企业所得税的政策,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九十年代以后,为了吸引外资,政策性的企业所得税减免,几乎成了外资企业的特权,除了企业所得税之外,外企所得税、车船税、土地税、以及各种附加税种,外资企业都有优惠。

    外资企业国民待遇被取消之后,国家规范了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像是农牧业是直接免税,特区里重点扶持企业减免、半导体企业2免3减半,环保节能企业3免3减半,小微企业降低税率、少数民族企业减免等政策相继出台。

    到了2o2o年,政策性的减税,大概只有“中国制造2o25”的企业能享受到。

    ……

    陶瓷展区,马德兴捧着手中刚签下来的单子,一脸得意洋洋的笑容。

    就在刚刚,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客户看中了展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