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实业大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2章 想啥来啥(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茶杯,掀开盖子,吹了吹上面飘着的茶叶,接着说道:“李厂长,我还是那句话,你若是想跟我们厂合作的话,那就拿走三千块钱,配方卖给我们。若是不想合作的话,那我就恕不远送了。”

    “既然这样,我就告辞了!韩厂长多保重!”李卫东也不惯着韩国浩,直接告辞离去。

    ……

    李卫东找第二化工厂合作生产柔软剂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青河市第二化工厂本来也生产柔软剂,设备都是齐全的,也有采购原料的渠道,只要是给他们工艺配方,马上就能生产,不耽误时间。

    第二个原因就是,青河市纺织企业的柔软剂,也都是由青河第二化工厂供应的,第二化工厂有自己的销售渠道,跟第二化工厂合作的话,可以获得比较多的利润。

    李卫东的算盘打的很不错,可惜的是韩国浩想自己吃独食,他不打算把利润分给李卫东。

    韩国浩也是霸道惯了,连地委派来的领导,他都敢架空,自然也不会向李卫东妥协。

    更何况现在的第二化工厂如日中天,整个青河市的纺织企业,都要从第二化工厂那里买化工产品,第二化工厂是皇帝的闺女不愁嫁。

    这就是计划经济时代过来的国企,经营思维也都那种传统的国企思维,认为自己有规模有实力,产品不愁卖,可以霸占整个市场。

    想韩国浩这种厂长,也是霸盘生意做习惯了,根本就意识不到商业竞争有多么的可怕,也就对改革没有兴趣。

    其实青河运输公司也是这个样子,领导班子并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竞争,也不屑于进行改革,当大量个体运输业者出现的时候,最终只能在竞争中被淘汰。

    在整套工业体系当中,化工行业的门槛还是相对较高的,所以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国营化工厂还没有受到私营企业的冲击,竞争压力也会比较少。

    诸如服装业、制鞋业那些低门槛的行业,大量个体户的出现,已经压得国营企业抬不起头来了。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