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奉打更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两百零三章 碑文余波(第4/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宫倩柔把马缰交给守城的金吾卫,跟上了那一袭大青衣的背影。

    御书房,乌再生的元景帝,坐在鎏金大椅上,扫过众大臣,不夹杂感情的声音说道:

    “禹州布政使司传回来的折子,朕已让内阁誊抄一份送到众爱卿手中,朕想知道你们的想法。”

    户部尚书率先出列,朗声道:“臣以为,这只是禹州个例,张行英所谓的大奉各州漕运衙门中皆有细作,完全是无稽之谈。”

    工部给事中附和道:“张行英所言,缺乏证据,不足为信,只需彻查禹州漕运衙门即可。”

    又有多位官员站出来附议,态度很明显:不查漕运衙门。

    漕运二字,自古以来就是麻烦,它所涉及的利益集团太过庞大,从京城到地方,上至庙堂,下至江湖,错综复杂。牵扯其中的人太多太多。

    元景帝看向当朝辅,“王爱卿觉得呢?”

    辅大人作揖:“臣认为,彻查禹州漕运即可。”

    “魏渊,你有什么意见?”元景帝看向大青衣。

    “臣与辅大人意见一致。”魏渊回复。

    众官员收回了凝视魏渊的目光。

    王辅侧头,看了一眼魏渊,既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又有些失望。京察这个节骨眼,谁敢提出彻查漕运衙门,那就是自绝大奉官场。

    两个老对手都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但又希望对方犯错。

    元景帝点点头,目光深沉,看不出喜怒,继续道:

    “青州布政使传回来的一份折子,杨恭在青州各大衙门立了戒碑,碑文上写着:尔食尔碌,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青州布政使司认为,此诗震耳聩,有警示百官之效,建议朝廷责令各州效仿,立戒碑。

    “诸位爱卿觉得呢?”

    御书房中,诸公们骚动起来,前后之间交头接耳。

    “好诗,好诗!”一位给事中振奋出列,高呼道:“此诗简直神来之笔,妙不可言,这才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