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大家一边恭喜,一边喊子爵大人........忽然就爱上这种感觉了。
到了朱县令这一桌,肥头大耳的县令老爷感慨道:“本官有一个侄女,年芳二八,长的颇为俊俏。原本想许配给宁宴的,现在看来是不成了。”
朱县令的女儿已经嫁人,否则还能勉强配的上许七安。侄女就不行了,身份不够。
王捕头笑着接茬:“宁宴现在是子爵了,能配的上他的,只有大家闺秀,豪门千金。”
众人哈哈大笑。
邻桌的吕青听在耳里,心里很不是滋味,惆怅黯然。
本来,以她府衙总捕头的身份,配一个打更人是绰绰有余。而且属于同行,可谓天作之合。
但许七安封爵之后,跻身贵族阶层,肯定不能娶一个女捕快为正妻,于礼不合。
宴席一直到未时两刻才散去(下午一点半),许七安和许二叔负责送客,婶婶指挥着下人收拾残局。
申时三刻,许二郎带着下人和丫鬟回来了。
婶婶不愧是亲妈,吩咐厨娘给二郎热了一桌中午的剩菜。
“二郎吃完就好好休息,明日得早起去贡院考试。”婶婶殷勤的给儿子夹菜。
这会儿还没到饭点,但许二郎明日得早起,所以要提前吃饭,早些休息,睡眠不佳的话,会影响明日的考试。
许七安坐在一边喝茶,突然说道:“二郎,会试考的是哪些?”
许二郎一边吃菜,一边简单介绍:“策问、经义、诗词。”
顿了顿,说道:“从先帝开始,诗词便从科举中剔除,一直到元景十一年,王贞文入内阁,在他的推动下,诗词又重新回到科举。”
儒家正统之争的两百年里,诗坛衰弱,已经到了退出科举舞台的地步。
“大哥要是参加科举,别的不说,至少能重振诗坛。”许二郎客观点评,他喝了一口酒,转而看向父亲,幽幽道:
“自去年年尾以来,大哥在诗坛名声
-->>(第7/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