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带着系统来大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技术革新难短时(第一更)(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虑的。

    “今年粮食丰收?两季的籼稻种植成功?还能加一季蔬菜。

    水网中蔬菜长势好,用来喂牲畜?尤其是猪,节省了粮食。

    司农寺传来好消息?找到了增产的水稻?其他的还再研究。

    外来人口多,家禽养殖也多,尤其是鸭子,养殖牲畜的人成本降低?不能再多赚了。”

    李易说整体情况?突然现包儿小眉头抬了下。

    招呼“桃红,到旁边换。”

    桃红放下筷子跑过来,把推车推到角落,拿来干净的尿布。

    宝宝张嘴刚要哭,又突然停住?桃红那边处理完,拿着东西出去。

    “增产多少?”王皇后看自己的儿子?小家伙吃完一个煎蛋,双手抓羊排啃?吃一脸油。

    “说是一倍,我估计能有五成就不错了?他们喜欢把数字夸大。

    估计会稳定在亩产三石?在肥料充足的情况下?原来水稻之有两石。

    少,翻倍是四石,不可能,我所知道的最高亩产为十三石,双季稻,一季只六石。”

    李易不相信司农寺给出的数据,要是吹的话,亩产万斤都算少的。

    “只六石?种双季?啥稻?”王皇后对百分之五十已经很知足了。

    “级稻,还是种现在的新稻和籼稻吧,亩产十三石,要等,等司农寺,也等化肥工业化。”

    -->>

    李易短时间内从未指望过大唐出现级稻,因为缺少一个人。

    现在京兆府在大量使用农家肥和矿肥,土地的产量才高。

    大唐其他地方,南方能种双季的水稻和小麦的地方,维持在三石,一年三石。

    京兆府一年水稻两石,水网和肥料作用大。

    粮食别说增加产量百分之五十,哪怕百分之二十多,一年下来,种天的百姓就不用再借钱了。

    多出来的是两个多月的饭,青黄不接才[悠悠读书]几个月?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