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明君赵桓,还有点怂(求订阅,求月票)(第2/6页)
指导性的“装具器械示范图表”,让下面的人参考。
  至于训练、行军、扎营、布阵等事务,也都制定了统一的法度。
  而这么一套标准化的规章法度,虽然被合称为《府兵诸法度》,并没有被赵楷藏着掖着只供府兵系统专用,而是下给了下面的州府军,以供他们作为整顿乡军的参考。
  不过现在是“天有二赵”,有不少不知道能不能算贰臣(应该不能算,最多是一点五臣)的家伙在“二赵”之间跳槽,所以就有人把赵楷的枢密院下去的《府兵诸法度》带去了江东,献给了金陵天子赵桓的枢密院。
  徐处仁、聂山、赵明诚等人都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而且还善于抄作业,因此就拿《府兵诸法度》来参考,也制定了一个《新军诸法度》。
  当然了,两本“诸法度”除了标准化的思路差不多,步军将的编制差不多,其它方面相差甚远。
  “还有什么好办法,都一一说与朕听。”赵桓来了兴致,继续问。
  “禀官家,”兵部尚书聂山接过话题,“除了统一法度之外,御营新军还应该杜绝空额、占役、克扣等陋习,必须足饷、足粮、足额。而为了确保各将的官长不会贪污克扣,臣等三人以为,新军各将的正、副将,都应该有武进士的出身,大部分的部将也应该是武进士的出身。
  而行伍出身的武人,最多只能到部将。而且无论正将、副将、部将、准备将(部的副将)等职,都应该设有任期,定期轮换,才能避免养成势力。
  至于行伍出功赏的问题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