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重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义不容辞地揭露(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随着坦克炮的穿甲能力的提升,在很长的时间里,坦克的防护力都处于一个鸡肋的状态。

    单靠均质装甲钢,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了,就拿59坦克来说,它的正面拥有2oo毫米的防护力,这已经是最厚的地方了,而在战场上,9o毫米的坦克炮都能击穿它,而继续增加防护力,带来的重量上的增加几乎是无法破解的难题,所以,长时间以来,坦克几乎都是处于裸*奔状态的。

    不仅仅是59坦克,在二战结束之后的一代坦克里,几乎都面临着同样的状况,单纯依靠均质钢装甲,已经不可能给坦克提供有效的防护力了,所以,坦克设计师们就将目光盯上了复合装甲,通过其他的非金属材料的使用,在同等重量下增加防护力。

    其中,苏联最关注复合材料的研,苏联国防科技委员会下属的研究所弄了两个采用“钢-铝合金-钢”双金属复合夹层的“432工程”炮塔进行打靶试验,慢慢地展出来了铸造铝合金夹层,它的制作很简单,把铝合金融化之后,灌注到预先铸造成型的装甲钢炮塔正面的空腔内,应用铝合金,当然是为了减轻重量了,同时,在对付破甲弹的时候效果不错,只可惜,对付穿甲弹没什么用。

    同时,这也是苏联人的第一次尝试,在制造铸造炮塔的时候,在里面预留夹层,然后浇铸其他的装置,形成符合装甲。

    同时,在车体装甲上,苏联人也进行了研究,当时他们也是简单粗暴,直接就把钛合金拿出来了,在432工程实验中型坦克上,安装“钛合金-玻璃纤维-钛合金”这样的装甲,经过试验,效果不错,重量没有增加,却能够抗住当时的苏联人自己的115毫米的坦克炮的穿甲弹的打击,但是,它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价格高啊!钛合金,用在飞机上都够昂贵的了,更不用说用在坦克上了,同时,焊接等技术也是难关,所以,没有被投入生产之中。

    在同时,其他的科研机构也在研,比如说列宁格勒的约费物理技术研究院和莫斯科物理研究院,也在研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