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为国家修文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九章 谁来接笔?(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但这幅临摹作品有一点没做好,作者在没有参照物的时候,对缺损画面处理略显呆板。”

    说着,钱昊良站起身来,伸手一指临摹作品的一处,继续说道,“大家看,在这处山峦之上,云遮雾罩,很朦胧的感觉,有种仙境的感觉。

    在临摹作品中,破损画面被修补完整后,呈现出的是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

    但我们都看过真迹受损前完整的高清照片,实际上,山巅上面的云雾是断断续续的,犹如棉絮一般,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刘老等人都微微点头,赞道:“观察得很仔细,临摹作品,细节很重要。”

    说完,刘老又看向其他几人。

    吴茉莉笑嘻嘻地站了起来,对刘老等专家说道:“各位前辈们好,我也来说说吧。

    这幅临摹作品,我最大的感觉就是颜色太鲜亮了。

    大家都知道,古书画作品由于存放时间长,不止是纸张或绢本会老化陈旧,画面的颜色也会逐渐暗淡,不如之前那么鲜亮。

    但这幅临摹作品并没有采取将画面颜色做旧,如果就这么接笔到真迹上的话,一眼就被人看出色差来了。

    说实话,也不知道这位临摹作者,心里面到底是怎么考虑的。”

    刘老等人听了,也是点了点头,并不表什么看法。

    之后,赵波和付洪涛也都表了自己的看法,讲的那叫一个头头是道。

    实际上,这幅临摹作品已经被刘老等人定了性,大家也只能各自找一个角度,尽可能地找出一些缺点来,以印证专家们的观点。

    但他们也都知道,自己说的那些东西,并不足以否认这幅大师级的临摹作品,顶多算是一点小小的瑕疵罢了。

    能在两天时间内,就画出一幅这样的临摹作品来,这人至少也是顶尖的临摹高手。

    大家都讲过了,只剩下向南还没有开口。

    钱昊良等人都看向了他,想知道他能说出些什么不一样的观点来。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