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为国家修文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八章 永不失传(第二更)(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可以不用和传统修复技术一样,还需要顾及补纸的厚薄程度、纹帘疏密和走向等方面的原因。”

    由于纸质文物用纸在不同朝代、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都有所差异,因此纸质文物用纸种类非常繁杂。

    常见的就有皮纸、麻纸、竹纸和混料纸(如宣纸)。

    皮纸,是用楮树皮和桑树皮所造的纸。

    皮纸产生于唐代,由于皮纸生产成本较高,故一般讲究的书才用皮纸印,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皮纸坚韧、抗蛀,比麻纸更加洁白平滑。

    有的皮纸在生产过程中也加入一些麻料,所以用肉眼看,有时候皮纸看上去像麻纸。

    明代官方刻书主要是用皮纸和白棉纸,故而从收藏角度上看,凡皮纸本书大部分都是好书。

    对于收藏初入门者,这是一个简单的辨认办法。

    麻纸是华夏古人的重要明,由东汉蔡伦改进,成为中国古代图书典籍的用纸之一。

    它是一种大部分以黄麻、布头、破履为主原料生产的强韧纸张,有白麻纸、黄麻纸、麻布纹纸、桑麻纸等多种类型。

    竹纸产生于唐末,但没有普及,到宋代才大量使用,它是常见的几种明清用纸中,除土纸外最差的一种。

    除了这几种常见的之外,还有藏经纸、毛边纸、官堆纸、毛太纸、开化纸等各种各样的纸张。

    如果哪个修复师运气不太好,碰到一本用这几种稀少的纸张制作的书籍,那真是头都要大。

    因为连补纸都不一定能找到。就算找到了,也不一定是完整的。

    所以,“珠联璧合”这种修复技术的出现,实际上也是弥补了传统修复技术里的一种缺陷,就算找不到完整的补纸,找到材质相同的碎纸也可以,反正都是要熬制成纸浆的。

    向南回答完这个问题之后,紧接着又有人提问了,现场的气氛也是愈热闹起来。

    实际上,这种情况也可以理解。

    大部分的文物修复师,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