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为国家修文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零二章 好事得落在向南头上(更新完毕)(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文物方面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像这种国宝一级的文物,更是熟悉,可他毕竟不是古陶瓷方面的专家,看了老半天,此刻也是略带迟疑地开口问了一句。

    “没错,是曜变天目。”

    江易鸿在这件文物刚出水的时候,就看过了,早已经激动过一回了,此刻,一脸淡定地回道,

    “这次把大家召集来,就是想讨论一下,这件曜变天目盏要不要修复?”

    江易鸿这一问并不是废话。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有瑕疵或破损的建盏都需要修复,如不影响器型完整,可维持原状,以原本的状态为主。

    在古玩界里面,实际上还有一句话,叫作“宁玩残精,不玩普全”。

    釉色足够精美、足够特别的老盏残件,依然很稀有,颇具收藏价值。

    需不需要修复,如何修复,就必须综合盏本身的釉面表现和残缺状况,以及收藏者自身的喜好和需求来考虑。

    就比如杭城出土的那半只曜变天目盏,依然是保持着残破的形态,没有修复,但它精美的釉色,一样惊艳世人。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这些曜变天目盏的碎片,是属于“南海一号”博物馆里,情况又会有不一样。

    “这有什么可讨论的?当然要修复啊!”

    鲍海率先开口,他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说道,“这些碎瓷片拼起来,绝对过整只建盏的三分之二了,而且还不止,这一眼都能看出来!”

    鲍海说的,实际上是古陶瓷修复界里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则:

    一件残损古陶瓷器物,碎片如果小于完整器的三分之二,基本就没有修补的必要了,维持原状用来教学研究较为合适。

    “嗯,确实应该修复。”

    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修复专家谢家松点了点头,一本正经地说道,

    “单一的碎片,没办法展现曜变天目盏的釉色,拿出来展出也显得太寒酸了一些,而且,就像鲍海说的那样,已经过完整器的三分二了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