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娱缔造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2章 韩轼讲历史(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直接提问的,所以说在场的人都有些呆,没反应过来,没人说话。

    还是李碧玺第一个来响应,打破了这种尴尬。

    他道:“在康乾盛世,郑板桥是少有的涉及民间疾苦的诗人,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样的诗句。”

    贰孩子也开口:“郑板桥绝对是一个好官,在他61岁时被罢官,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的流传,爱民如子说的就是他了。”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有了第二个一窝蜂就开口了,人们逐渐讨论多了。

    “我对郑板桥的印象是他,很有才,具体不太熟悉。”

    “嗯郑板桥是文豪,不过他的气节,应当也很好,不是还有《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他的画很好吧,因为是记得前不久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几千万。”

    这些都是对郑板桥有点印象,但其实也不太了解的,下面的才是对郑板桥比较了解的。

    “郑板桥是书法极其好,用隶体掺人行楷,创造了六分半书,他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并且他的画之竹、兰、石也是当时天下之一觉。郑板桥可以说是书法、诗、画三绝,并且忧国忧民,是当时为数不多好官之一。”

    韩轼点头,也不知道想什么,一语惊人:“我对郑板桥的看法是影帝,没有错就是奥斯卡或者是金马奖的那个影帝。”

    此言一出,在场所有人都呆住了。

    “影帝?”

    “这什么评价,真是在胡说。”

    郑板桥,虽然在做官方面,虽然是有:以进士选范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又如故,为上官呵斥。

    这个评价和之前“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几乎是相对的。

    前者评价说是出自于叶衍兰《清代学者像传》,他是为清代词坛“粤东三家”之一,南词正宗可信度极高。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