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工科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九章 狂热(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陆续发现大量新生的“国家”,居然他娘的就是某个商号的私产。

    闻所未闻的事情。

    一个商号,手中或有大国一二,或有小国七八。大多都能做到“胜兵两千”,总兵力凑合一下,十七八万居然也有。

    配合勃律国在高原的联军,整个正规军之外的杂牌军,居然也有四十万左右。

    这放以前,压根就是个突厥第二。

    也就是唐军已经出现了全新的体系,更不要说装备上的碾压,这让战无不胜的唐军对于新生的“突厥第二”,居然半点感觉都没有。

    只是“胜兵两千”就是“胜兵两千”,一个“小国”能够出两千士兵,总人口必然是破万的。它背后反映出来的现实,那就是早在朝廷发力之前,地方早就开始源源不断地把力量施展出去,从“番邦”汲取养分。

    实际上沿着信度河两岸,就出现了大量的奇葩国家。这些国家的“武士阶层”往往都是岭南、江东出身的地方豪强子弟,而供养这些“武士阶层”的底层,就是原住民或者从沙漠荒原部落掠夺而来的奴隶。

    这种自上而下结合的“奴隶制”城邦国家极多,每个城邦国家又往往只有单一产业。

    比如有的国家,其立国的根基,就是卖粮食给西军,所以整个国家的收入,就是发展种植庄园以及山地畜牧。

    而有的国家,其立国根基则是挖矿,大量的矿石通过初步粉碎、冶炼,作为原材料,贩卖进入昆仑川。

    这些单一产业的国家,能够支撑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唐朝地方势力的资本和武力。

    同样,当某一天西军不再采购天竺粮食的时候,某些国家就会被“抛售”。

    因为对于某些大商号来说,不能赚大钱的产业,就是“负资产”。

    “说来说去都是废话,还不是要先修路!”

    “工部已经谈妥,可以直接动工。”

    测绘什么的……不存在的,赚快钱要啥精打细算,一波莽上去就完事儿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