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工科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轻装上阵(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理团队;二是转调他处继续参加工程建设;三是借调往学校任职,以充作临时教员。

    很粗暴但是很高效的方式,不仅仅是外朝,内廷也会给予支持。其中很大的一部分资金,是由内府来解决的。

    皇银内帑的现金储备,外朝早就垂涎三尺,但一直都没有机会染指。

    这一次,皇银内帑打开了它的冰山一角。

    以“太昊皇银”这个新马甲,通过投资的方式,一口气兴办二十家“皇唐系”大学。

    是大学,教育部已经给了编制。孔颖达这一回,也懒得去寻章摘句给人寻找出处,最大最高的学校,就是大学!

    拿到大学名额的地方并不多,主要还是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的省府。

    其中仅仅是“河南”,就拿到了皇唐河南大学、皇唐河南工业大学两个“皇唐系”编制,除此之外,因为洛阳地处“河南”,大唐帝国的核心院校,等同于留在了河南。

    “太昊皇银”投资的时候有没有掺和私心,自然是不难看出,不过对京城的官吏们而言,却是兴奋无比。

    早先国子监的系统,已经被孔颖达这个老狐狸自己抛弃了,再去摘选什么“人才”,那也是糊弄鬼。

    这年头,能在京城厮混出人模狗样的,都很清楚,只有砸钱,才能跟着学武汉。

    没有别的出路!

    二十家“皇唐系”大学,都是为即将到来的“生儿育女”“修桥铺路”准备的。

    放在以往,李皇帝和长孙皇后哪怕明知道应该兴办“新学”,但也不会这么去做,宁肯费时费力从武汉那里挖人,直到洛阳再也无法承载那么多官僚,然后形成庞大的京城冗官现象。

    但是现在,释放权力的同时,又把更多的人才从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依托着国家的暴力机关,再两大强权的威逼利诱下,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改头换面。

    不管结果如何,毫无疑问“二圣”要做最后的一点点挣扎。或许那些从“皇唐系”走出来的莘莘学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