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燕京大学的师生们解析角度非常有趣。
明明是分析哲学,但他们率先从读者最感兴趣的部分入手,从安全技术的角度来描述整部小说的故事:这种情况有些类似于在虚拟机中调试病毒时的情景,正常的程序安静的运行在虚拟机中,少数像尼奥这样有特权的程序可以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甚至跳出虚拟机进入宿主机运行,最后尼奥牺牲自己帮助矩阵定位到史密斯特工就是病毒进程的pid,之后通过一轮内存杀毒以及重启虚拟机的操作让矩阵重新恢复到正常状态!
当然,这群人都是有着真才实学的,他们文笔与思维兼具,用一个个文字将自己的思考展现在读者面前,甚至林翰都觉得有些新奇。
比如这一篇由王若谷教授写的“缸中之脑”,林翰之前根本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意思,看完之后也算是被科普了一下。
“号称史上最难懂的小说之一,要想把《黑客帝国》的故事情节搞明白欣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在我们只需要知道故事的背景就足够了,但这看起来似乎又像是讨论人与机器关系这样的老套路。
这类型的文章巅峰莫过于林翰自己的出道之作《我,机器人》,可《黑客帝国》引发的讨论却远远超出了那本书。为什么哲学家偏偏对《黑客帝国》情有独钟?
因为它给我们带来的是对一个更加本质问题的思考,这个问题就是整部小说置身其中的大背景,它也堪称是人类有史以来对自己命运最大胆的假想,那就是:如果我们真的身处电脑营造的虚拟世界中,我们还能否确定外部世界的真实性?
如果嫌这个表述太过于绕口,那就换成哲学语言来描述,这也是思想史上著名的缸中之脑假想。
缸中之脑虽然是一个假想,但它却是以真实实验为原型的。
上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彭菲尔德尝试用手术治疗一位14岁女孩严重的癫痫症。
小女孩躺在手术台上,她的颅骨被打开,医生正在用电极探查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