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称霸娱乐圈的文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74章 不为人知的五件事(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张灿在台上夸夸其谈,几乎把周瑜讲成和自己差不多的新一代男神。

    原先应该在台上,而现在坐在台下的主持人小刘,忍不住发问了,

    “张灿老师,那既然周瑜是这个形象,为什么和我们印象中的形象差距这么大呢?”

    小刘心下清楚,如果按照张灿这个模式讲下去,那么他这个主持人,毫无疑问的失业了,不过他这次的问题,确实是心里的疑惑,却不是想要捣乱什么的。

    但是钱百源还是皱着眉头看着他。

    毕竟小刘的问题并不是提前约定好的,这简直就是找事!

    平日里看着这个小刘还是很稳重的,今天这是怎么了。

    钱百源却不知道,今天完全是因为张灿的发言,完全的打动了小刘。

    三国的历史,历来众说纷纭。

    而在普通人的心中,却一般都是以《三国演义》的形象,当做三国的形象。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小刘一直想问的。

    只见张灿压了压手,示意他坐下。

    这……

    小刘心知自己的问题太突兀了,却也是忍住了满腔的疑惑坐下。

    张灿自然不是不让他提问,而是指了指身后的大屏幕。

    只见大屏幕上出现了一段话,

    “历史上的周瑜为什么和我们印象中的形象如此遥远?戏剧形象中的曹操为什么是白脸奸臣?为什么我们对三国这段历史既熟悉、又陌生?这些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张灿继续说道,“刚刚这位观众问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来简单的说一下我自己的理解。”

    “因为历史有三种形象。第一种是史书上,主要是正史上记载的形象,是我们历史学家主张的形象,这个形象我称之为“历史形象”。这第二种就是文学艺术作品当中的形象,比方说《三国演义》,比方说三国戏,这里面历史人物的形象称之为“文学形象”。第三种就是民间传说,民间信仰,甚至每个人个人心目中的历史人物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民间形象”。民间形象是包括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那个形象的……”

    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

    这一段话听得台下的人一愣一愣的。

    几位历史爱好者的观众,已经拿出随身的笔记记录了下来,还有人似乎借纸笔,宛如老师上课的时候,讲到了重点。

    张灿的这段话,把他本身的才华暴露无遗,没有人再怀疑张灿是不是讲不好三国了。

    钱百源等几个工作人员,都忍不住坐直了想听听张灿后面的回答。

    这段话证明了,他对历史确实有很深的思考。

    就连来挑刺的那位赵教授,他也不得不承认,张灿讲的历史,引经据典,目前还没有出现过错误。

    但是对于他充满了现代词汇的历史,赵教授表示坚决反对!

    不过他反对也没有用,甚至他现在只能坐在一个角落里面听着。

    旁边还夹坐着两个彪形大汉,看的他怕怕的,也不敢讲话。

    “当然了,”张灿继续讲到。“但凡历史,就可能有这三种形象,而对于三国来说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为什么呢?”

    对啊,为什么呢?

    为什么三国的历史,民间形象对于历史形象的影响最大?

    甚至盖过了原本人物的形象呢?

    张灿故意停顿了一会,再一看,果然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开口,在等着他的回答,心里颇有些满意,继续说道,

    “因为三国的历史非常短,如果从东汉末年算起,算到西晋统一也不过是六十年,时间是很短的,所以对于三国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各种史书的记载就已经不一样了,就已经有分歧了。然后这种分歧随着历史的推进,由于种种原因,它越来越形成一种文学的和民间的形象……”

    原来是这样啊!

    不少人恍然大悟。

    这个世界,三国的历史更短,只有堪堪六十年而已,比张灿记忆里的九十年还要少。这就造成了这个世界对于三国的偏差观点更甚。

    不过他毕竟不是研究历史,这次的主要目的,还是有吸引力的讲解三国。

    于是,张灿又把话题转回了最为吸引人的“美男子”周瑜那边。

    “这个形象它一旦形成了、定型了以后他往往不能接受别的形象,如果你讲的这个形象和他心目中的形象不一样,他就说你不对,他说你错了,所以我们去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