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而远之。
这样一来,行善的机会自然少了很多。
兜兜转转了几圈,一向沉默寡言的赵伝终于忍不住了,说道:“公子欲行善举,不若前往东头市肆,彼处穷困潦倒至插标卖首者比比皆是,若能资助一二,也算得行善积德之举。”
这个与历史名将重名的护院家将,一上来就是一副冷酷的做派,好像赵府三个月没给他发工资似的,跟着赵皓出门一个多时辰以来,这是第二句话。
赵皓心头大喜,急声道:“好,就依你之言,速往东头市肆。”
此时将近正午,正是市肆最热闹的时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所谓市肆,其实就是大宋时代的农贸市场,里面卖肉、卖茶、卖胭脂、卖水果、卖各种百货的店铺摊位林立,甚至还有名为茶坊,实际卖大保健的地方,类似于后世挂着红灯的洗头店。
在市肆西面一角的一块空地,那是专门给欲卖身为奴者腾出的地方,于是赵皓便见到了这个时代的第一批真正的穷苦人,也是他赚取功德值的“客户”。
只见一群面带菜色、衣衫褴褛的百姓,一个个木然的或站或坐在空地上。男人,女人,老人和小孩,都有。
此时虽然是开春时节,而且江南的春天要比北方暖和得多,但是春寒料峭的,天气仍然很凉。这些难民们大都衣衫单薄,一阵微风吹来都能令他们抖个不停。那些男人们,大都是老态龙钟如风中残烛的老头子,身边或蹲或站着一个男孩,或者一个女孩,那些男孩或女孩都是黑不溜秋的,像是从煤堆里打过滚似的。那些妇女也是一样,身边站着几个小孩。除了小孩,还有就是年纪稍大的少女,也有年轻的小伙,都是一个表情,满脸的凄苦和木然。他们的颈后,大都插着草,有狗尾巴草,驴尾巴草,还有些不知名的野草。
整个空地上熙熙攘攘沾满了人,至少有上百人,待卖的就有四五十人。
刚刚从奢华的赵府出来的赵皓,很显然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呆了,忍不住问道: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