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明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5章 对战高俅(第1/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古代蹴鞠和足球规则相差极远,上章对高俅球技描述有误,已修正,见谅……)

    “高俅,武力75,智力68,政治40,统率65,健康值90。”

    传说中此人擅长蹴鞠技艺,而且枪棒功夫好,身手极佳,看来的确如此,75的武力,已算是高手之列。

    而且令赵皓称奇的是,此人不但三四十岁的年纪了,还能体力与青壮无异,看起来也是相貌堂堂的,不像小说中的画像那般猥琐。

    当然,除了能踢球,武艺佳,据说这厮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功底也不错,否则当年也不可能成为苏轼的小史”(也就是小秘书一类的角色)。

    此时,高俅正脚一勾,接过那球,一个神龙摆尾,又是一球对着那尺许宽的“风流眼”射了进去,引发一片叫好声。

    其实,宋代的蹴鞠,并不算的真正意义上现代足球的起源。因为就算是“筑球”这种比赛,并没有真正的比赛对抗,而是互相轮流射点球,倒是和用脚打的排球很像。

    在“筑球”比赛中,左军与右军均设“球头”“跷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角色。每个球员按照自己的角色,站立于不同的位置,承担不同的任务。每场比赛还设有“都部署校正”,即裁判员。

    这些位置听起来好像前锋、前腰、左前卫、右前卫似的,其实不然,这只是传球的位置而已……中间隔着一张网,两队像打排球一般,各站一边,根本没有身体对抗,你把球踢过去风流眼就算完成任务。

    而且胜负也和排球一样,那一边的球落地了,那一边就算输……不过没有出界一说,只要你有本事不让球落地,再从“风流眼”中射回,就算是过关。

    据说赵佶也是高手,玩得贼溜。只是近年体力大不如前,上场也上得少了。

    整场比赛简直就是高俅一人的表演赛,这厮每次接到球之后,并不立即射门,而是颠来倒去的把玩,那球像黏在他身上似的,用头、肩、背、腰、臀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