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望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4章 山重水复(一)(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解的——有人造反,自然就需要有人平叛嘛,李世子乐成这样,怕是惦记着军功吧?

    听说这位过继的爹在京中掌着府军前卫呢,都是官兵,人头熟吧?恰好那个张公公现在兼着宁夏镇守太监,把这李世子塞进兵营,想来不难。

    就是嘛,这位的功夫,啧啧,那是三脚猫都不如的。

    那所谓骑射,不过是纨绔子弟遛马吧,弓能不能拉开都得两说,去了兵营不是拖后腿嘛!

    邢大桩对文弱公子哥儿一般的李熙是压根瞧不上的,心下暗暗盘算着,丰爷却不过面子只怕要挪出几个好手来护卫李世子,还真得琢磨琢磨让谁跟着去——没准儿兄弟们命好,能捞个小功劳呢。

    果然那边李熙郑重道:“大桩,你也知此事紧要,现下你把人手拢一拢,有大用。”

    求人就是不同,叫得忒也亲热。

    邢大桩倒也应得爽快。

    却不想李熙分派下来却全然不是他想得那般。

    “留几个好手盯着晋王府……”

    “把能调的人手都调出来,立刻赶往汾州,盯着庆成王府各处。”

    邢大桩唬了一跳,下意识道:“盯着王府做什么,难不成……也都是要反的?”

    李熙摆了摆手,只道:“这种时候,总要防备一二。”

    邢大桩却不容他含糊,直言道:“李世子,咱们就是走镖的,又不是锦衣卫,咱们去盯梢套话的,行。可旁的,做了,就是与官府为难,被打成匪寇可就再难翻身了。”

    他是不懂政治,但绿林出身,对官府剿匪的道道可是明白得紧。

    李熙想了想,又道:“是我思虑不周。大桩,我记得你同徐仪徐千户有些交情,你备份礼,去寻徐千户吃酒。”

    邢大桩呆了一呆,合着,我们不行,就得去搬来行的上?可,你当锦衣卫是咱家镖师啊?!这是吃酒就能搬来的人物吗?!

    “李世子,在下可没有这样的面子。”邢大桩不客气道。

    李熙却闲适的整了整衣襟,道:“你且放心,我往沈参议府上去,回头便去寻你。”

    这沈参议,说的乃是苏松沈氏先前的宗子,长房长子沈珹。

    沈珹当年外放山西为布政使司右参议,因着赈灾有功,借着京察打点一番,转了左参议,只是离着参政始终还差一口气。

    自从沈家分宗、贺家倒台,沈珹与其他兄弟就越发远了,如沈瑾、沈瑞成亲都是礼到人没到,寻常节礼也只是平平。

    不过,赵弘沛到山西时也曾带着李熙拜访过沈珹,沈珹倒也没拒之门外,相反,倒是搭手帮了些小忙,彼时还让沈瑞沈理十分诧异。

    这些内情,如邢大桩这样的人是不会知道的。

    若是田丰在,许会仔细斟酌这种时候让不让李熙去找沈珹。

    可在邢大桩眼里,沈珹就是沈家人。

    顺风标行有沈家一大股,他邢大桩如今端着的是沈家的饭碗,李熙去找他东家的族人,那他有啥好斟酌的,好生备礼也就是了。

    沈珹置的宅子离布政使司略远,外观不大起眼,内里园子陈设亦是寻常。

    而沈珹本人一身家常道袍,看上去朴素得简直不大像江南望族子弟。

    李熙却是知道,这位在山西任上绝没少捞。

    人都道山陕边关,是苦地方,可实际上,山西的豪商,家资丝毫不逊于江南!

    山西平阳、汾州之地一直较为富庶,也有经商的传统,平阳的解州还有着现下山西最大的盐场。

    潞安、泽州则自古便是南北转运要道,又有丝绸产业、煤铁冶业。

    尤其泽州大阳镇冶炼发达,手工制针那是享誉天下。

    当初山西行省提出“开中法”,便是这四地商人最先响应,亦最早获利。

    尤其解州的盐,使得盐引不必非取“淮盐”,更为这些晋商提供了便利。

    这四地商人由此崛起,时人笔记称“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西旧称)。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窑粟,其富甚于新安。”

    “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

    即使后来开中法停了,那商路已是趟出来了,至今往蒙古去的商路仍牢牢掌握在几大豪商手里。

    这些大豪商当然也会各找靠山,且山西官场上上下下自然也都会打点到,处处有人给撑腰。

    是以赵弘沛、李熙虽可称一句侯门公子,背后也有大势力,却也是强龙难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