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望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五十二章 两姓之好(二)(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几番。”

    沈环不解道:“南城书院既是城外,怎么还能过百年?都说当年英宗皇爷北狩时,蒙古人兵临城下,烧杀劫掠,城外片瓦不存?”

    沈珏小脸上带了沉重,道:“浴火重生,不外于是。当年蒙古骑兵来的快,城下坊百姓来不及进京的不计其数……当时春山书院生徒为了让老幼妇孺先进城,也被滞留城外……田家祖孙八人,生徒六十四人,虽是文弱书生,可面对蒙古人铁骑长弓,无一人投敌,最后被蒙古人屠杀殆尽……要不是田家孙辈年纪尚幼,与女眷留在城中老宅,也就没有现下的田氏一族……”

    沈环听得有些傻眼:“老天爷!这都听着跟话本似的……”

    沈瑞补充道:“当年之事过去不过五十余年,现下田家太爷就是当年田家孙辈,当年不过十来岁,下边还有几个稚龄堂弟妹,这才使得田家血脉没有断了传承。等到京城保卫战过后,朝廷彰表民间义士,田家祖孙与南城书院生徒就在其中,修墓立碑,京城百姓称为‘燕京七十二贤’,为了旌表田家祖孙的忠义,朝廷还赐了‘百世之师’的匾额。如今那御笔,就在南城书院大堂挂着。”

    即便后来英宗皇帝复辟,将景泰帝时政令毁得七七八八,也没有去追回田家的赏赐。不过就是将景泰皇帝的御笔收回,另外赐了新御笔。

    田家故事确实是像话本,不过除了男子忠义,还有田家妇的忠贞节烈。

    京城保卫战后,田家祖孙三代成丁枉死,留下满门孤寡。又有田家长孙的未婚妻,抱了牌位进门,一门七寡。除了年长的太儒人,是因儿孙忠义得朝廷旌表之外,其他六人都是守节终身,得了贞节牌坊。

    田家当年即便只剩下老幼妇孺,亦无人相欺,也有这个缘故。

    儒学推崇的不过是忠孝仁义这些,田家能在北士林占有一席之地,与这祖上节烈忠义也离不开。

    田家太爷长大后,就重建了书院,几十年的功夫,有了现下局面。

    沈环咋舌道:“虽说是祖上荣光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