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杨家送节礼时也没有提及此事。不过眼下,他却是顾不得了。
早在晚饭前,徐氏就对众人说了,明日要与沈沧出京,往西山庄子上休养
自八月九日沈沧病养,徐氏与丈夫就形影不离。
在徐氏精心照顾下,沈沧的气色好了许多,徐氏的精神看着也好,像是年轻了十几岁。越是如此,越是让人看着心惊。
徐氏虽开口驳了沈瑞所提,不过心里并不如面上那样平静。
要是杨家真的答应杨恬进门,那自然是好事,沈瑞以后也有人陪着,玉姐的亲事说不得也来得及。那样的话,她就再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了。
可是嫁娶这样的大事,本当慎之又慎,那样仓促难免有不足之处。为了他们当老人的一时心安,让孩子们委屈,也不妥当……
杨镇宅,正院。
亦是中秋家宴,不过同沈家相比,杨家要热闹的多。
杨镇除了继妻之外,还有妾侍数人,往日都是没有坐的,今日也在屏风外设了一席,让她们坐了。长子已经娶妇,长孙女都有了;嫡次子虽还未成家,不过也定下了亲事;剩下的就是几个年纪略小的庶子庶女。
庶长女生母早逝,打小养在嫡母身边,今年十来岁年纪,就是与杨大学生家有了口头婚约那位。
看着贤妻美妾,儿女成行,杨镇觉得再多的辛苦也值了。
不过待看到庶长女,杨镇想起沈沧前几日的话:“三位阁老权势鼎盛,烈火油烹,锦上添花已是无益;杨大学士为东宫老人,且与东宫有师生之名,日后少不得登阁拜相,最宜为盟……”
“准备几色礼物,明日我与你往金城坊走一遭……”杨镇想到这里,回头对妻子道。
杨镇有两个岳家,就有两个大内兄,因两下里都往来,每次提及就直接用坊名代替。住在金城坊的,正是杨太太的娘家兄弟。
杨太太有些意外,想了想道:“可是二姐儿记名之事?”
杨镇点点头,道: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