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ian♂小♂说,os;<>九州天下,正在广为传散薛绍的战迹与辉煌,叙说他的辛酸与壮举,并期待他力挫突厥一振国威,重现贞观之时天可汗的荣耀。
然而这些,对薛绍来说都显得微不足道。因为他已经得到了,他目前最想得到的东西武则天的妥协
“单于道行军大总管”,制令上的短短数字,就是她的妥协。
薛绍不止一次的冷静思考过,突厥之害,年胜一年。突厥之仇,越积越深。讨伐突厥,民心所向。自己的一系列举动其实只是一个诱因,诱发并激起了大唐子民抗击突厥的决心和斗志。与其同时,自己现在已经可以凭借手中的实力,独自发动北伐或是反过来影响大唐的政治格局。
在这样的大前题下,武则天再不表态支持北伐,那除非是她想下台不干了
所幸,武则天总能在关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抉择。至于这个抉择是否出于心甘情愿,对于一般人来说或者重要;但对于一名成熟的政治家来说,这并不重要。
平民子弟的精明与愚蠢,往往只有一纸之隔。因为聪明过头,就会变作蠢不可耐。
但是政治家的精明与愚蠢,却是天壤之别。
做为一个女人,武则天有野心有手段很精明还很毒辣;做为一名政治家,武则天同样的精明狠辣,但她更加富有政治远见和清醒的大局观,她比同一时代的大多数男性政治家,还要更加懂得政治的精髓不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而是“妥协”。
只有妥协,才是达成合作的真正前题。
薛绍心里清楚的知道,武则天的这一次重大“妥协”,并非是意味着她的放弃与认输。恰好相反,这是她的一笔政治投资,这意味着她期待以后能够更好的和薛绍这个兵马统帅,达成“深度合作”。
这类层次的对话,已经无关任何个人感情。此时的薛绍和武则天,已经不再是岳母与女婿、伯乐与千里马,而是两个平等的政治人物。
然而以薛绍对武则天的了解,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