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_;向我朝求助。到那时,我们再择准时机出面调停或是出兵干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对!”
武则天缓缓点头,说道:“朕再问你,倘若突厥再次谴使前来求和,如何应对?”
“他们一定会来的。”薛绍毫不犹豫的答道。
武则天颇感惊奇,“你在银川、诺真水和黑沙,三战三捷杀敌不下十万众。如此血海深仇,何以料定他们必然还会再来请和?”
薛绍答道:“仇恨既能带来战场上的动力,也会让一个国家步入战争与消耗的死循环。在接连不断的战争当中,我朝损失惨重。突厥的损失,同样也是相当惨重。尤其是上一场战役过后,突厥很有可能已经失去了元珍这位智囊谋主。就算没有,他们也很难突破受降城的防线再次南下侵扰。如果他们仍旧执着于仇恨而对我朝动兵,那么他们将要付出的代价将会无比惨重。与此同时,他们也无法再像以往那样轻易掠夺我们的边境城镇,从而从中获利。骨咄禄的头脑一向很清醒。如果付出远低于回报,他们是不会轻易发动战争的。”
“说得好。对突厥来说,战争的主要意义就是为了掠夺人口和财富。”武则天点点头,说道:“你那三座受降城建在了妙处。真是功于当代、利与千秋啊!”
“陛下过奖。”薛绍拱了拱手,说道:“对突厥来讲,如果在与我朝的战争当中无法获利了,那么请和便是他们唯一可以选择的道路。这样,他们就可以暂时抛下和我朝的争端,腾出手来转而向北、向东和向西扩张。”
“朕也早有此料。”武则天点了点头,说道:“突厥永远不会停止他们的掠夺与扩张,这是他们的天性。那么,我朝是否有必要,接受他们的请和呢?”
太平公主一直在静静的旁听,未置一言。这时她看向薛绍,表情当中颇显担忧。
薛绍看了一眼太平公主,知道她在担心什么。她怕自己又像以前那样坚决反对和盟,然后便是征战千里逾年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