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都是活在文化当中的。这个文化包括我们的经史子集诗辞歌赋,包括我们的音乐舞蹈与历史传,也包括我们的语言谈吐与生活习惯。臣认为,想要彻底的突厥问题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政治博弈与武力征伐都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关键,还是要用我们的文化去薰陶他们,改变他们,同化他们。最终,让他们变成我们的一部分,变成我们的同胞。”
听完这一番话,武则天着实愣神了许久。
薛绍的躯壳中,毕竟是装着一颗来自于二十一世纪的灵魂。或许他站得不如武则天高,他是却能看得比武则天远。因为,他是站在千年之后,纵观整条历史大河。
读史以明智,薛绍的脑海里比武则天还多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认知。他的这番话得挺浅显,其中的道理也并不复杂。但他的立意,却着实让武则天感到了震惊。
武则天不由得复述了一句,薛绍刚刚过的话,“有利于国、有利于民、无愧于民族、无愧于历史。”
“是的。陛下。”薛绍轻吁了一口气,展颜微笑,轻松的道:“臣实话实,这些年来臣打的仗杀的人真是够多了。臣其实并不希望再有征伐再有杀戮,臣甚至比任何人都要痛恨战争。但是为子孙故、为民族故、为历史故,臣愿意再博一次。臣无所求,只希望能够辅佐陛下多做一些,有利于国、有利于民、无愧于民族、无愧于历史的事情。等到一千年后我们的子孙再谈论起神皇与薛绍来,能够不由自主的面露一丝自豪的笑容,臣愿足矣!”
“……”武则天眼神十分复杂的凝视着薛绍,无语以对。
她有感动,也想了很多。
其中最让她欣慰同时也最让她不安的是薛绍信任并效忠于神皇。
这看起来像是一句废话,但意义却是十分深刻。如果细加解读便是这样的意思:薛绍只信任并只效忠于神皇,他不信任将来神皇的继任者。否则,他也不会急于赶在神皇仍旧在世在位之时,想要处理突厥问题。
毕竟武则天都已经七十多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