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提纯。”天佑说着又给振远上仙他们科普了一下生铁、熟铁以及钢的本质区别。
这三种东西其实说白了都是铁合金,区别仅仅是含碳量的多少而已。
含碳量在0.05%以下的就是熟铁,特性是柔软,延展性好,但硬度很糟糕。
含碳量在0.05%2.0%之间的就是钢,特性就是硬度高,而且有不错的延展性,还有一定的韧性,可以锤炼或弯折而不断。
含碳量在2.0%6.67之间的就是所谓的生铁。这玩意特别脆,百分之二点几的还好,随着含碳量上升,最后会直接变成豆腐渣,一碰就散。
铁匠们提炼铁矿石就是拼命的烧,然后把铁烧融了之后里面的碳也就烧的差不多了,所以直接提炼出来的一般都是熟铁,含碳量都比较低。之后因为铁太软,所以有人发明了用焦炭和铁矿石一起烧的办法,这样可以补充一些碳到铁中,然后得到生铁。
生铁虽然脆,但硬度高,所以对古代人来说比熟铁有用。当然这里说的生铁是含碳量接近钢的那种,不是成豆腐渣的那种。
事实上古代的铁匠们弄出来的生铁之所以含碳量高,主要是因为不好控制含碳量。因为不了解原理,古代的匠人就只能根据现象分析琢磨,所以最后弄出来的都是生铁。至于说钢……他们用了一种较为取巧的方法得到,那就是融合。
生铁是因为含碳量太高,熟铁是因为含碳量太低,那把它们兑在一块呢?
于是,经过一番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尝试,古代匠人弄出了灌钢法,从而得到了性能不太稳定的钢。当然主要还是含碳量不好控制。毕竟他们没有测量工具,本身用的生铁和熟铁的含碳量就是未知数,融在一起之后的含碳量那就更是只有天知道了。
天佑用墨和水的比喻,把上面这些理论简单的解释给了振远上仙他们听。在确认他们都明白了之后才总结道:“所以,比起用一杯过浓的墨汁与一杯洗笔水勾兑合适的墨汁,显然不如直接用清水加墨的
-->>(第5/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