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征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八十九章 家园任务启动(第4/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种方法可以保持炉温不至于散失太快,有助于提高炉温和减少燃料的投入。

    天佑本来倒是打算弄个地炉,那玩意保温最好,不过他这平台实在是没法往下挖,再挖就穿了,所以就退而求其次用了这种多层复合炉。结构虽然复杂了一点,好在功能不错,小批量冶炼的时候其实比地炉还要好用,就是造价高了些、燃料费了点。好在这边的花费全部由振远上仙买单,天佑倒是不心疼。

    砌炉子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天佑三人足足忙活了小半个月才全部搞定,要么怎么说这种复合炉造价高难建造呢。也亏了天佑是专家,外加吕萌和叶三山这俩得力帮手。

    其实最初叶三山和吕萌都是来帮个忙卖人情的。吕萌就不说了,叶三山以前和天佑也不过是点头交,如今天佑成了振远上仙记名弟子,叶三山觉的他身为大师兄自然是因该和天佑搞好关系。

    不过,这十几天下来,两人对天佑的看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尤以叶三山最明显。吕萌之前就知道天佑有本事,叶三山却没那么直观,如今建个炉子两人也不知道被天佑指点了多少东西。

    整个熔炉的建造过程中天佑一直在充当工头的角色,还兼职工程师,需要不断的指出哪里有问题,然后给他们解释如何改进,为什么要这么改。

    神洲大陆的修行和科研体系最大的弊端就在这个“为什么”上。他们奉行的一直是经验科学,很多东西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佑受到地球上的教育体系影响,讲究刨根问底。要知道一件事,就要搞清楚它如何能这样,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改变一些条件会怎么样。这样才算是彻底明白一个事情。

    相对来说天佑的这种对事物本质的深入理解和剖析,简直是让叶三山与吕萌如鱼得水。他们本来就知道很多天佑都不懂的经验知识,但这些知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缺少理论依据。而天佑恰恰就很擅长寻找理论依据。而一旦理论找到,那么就很容易举一反三拓展出更多的应用方式。

    原本只是帮天佑砌个炉子,两人却是从中学到了一大堆的理论原理。比如叶三山终于明白了“热对流”与“热交换”这两个最重要的热力学知识。再将这两点知识带入到以前的实际经验之中,叶三山很快就发现自己理解了很多之前的失败是怎么造成的,就连之前看起来很神奇的地炉方案,如今也变得好理解了很多。

    像这种基础知识天佑还掌握着很多,对他来说这就是常识,但对叶三山和吕萌来说却是珍宝。

    十几天时间从天佑这里听了一堆理论知识,搞得叶三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临走的时候还特意送了天佑好些个自己制作的小玩意,说是要感谢天佑。

    天佑知道叶三山为啥送东子给自己,却故意摆出一副“我很惊讶”的样子开玩笑:“你帮我砌炉子,完了不要钱,还送东西感谢我?那什么……天予不取是要遭天谴的。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送了,那我就诚心诚意的收下了啊。你可别回头反应过来再找我要啊?”

    叶三山也看出来了天佑是在开玩笑,又是一阵笑闹。十几天的合作他们三个的关系倒是真的好了不少。

    其实修炉子这些日子振远上仙也来过两次,还有一些其他朋友也来看过天佑,不过都没停多久就离开了。毕竟他在忙,人家也不好意思耽误他办正事。就是振远上仙来了之后停留的时间比较长,因为他顺手又把这套天佑自用的复合炉的设计图给拿走了。当然,振远上仙也不是那种倚老卖老的不知羞,人家也不白拿。要了设计图,顺手就指点了天佑一下如何布置灵网。

    所谓灵网就是灵气在物体内部流动的基本通道。这是灵阵的基础,也是法器的基础。天佑如今是记名弟子了,振远上仙传授他这些本来也是份内的事情,不过一般不会教的那么认真。但对天佑,振远上仙却是真的喜欢,所以教导起来也是格外的认真。

    说起来天佑这个炉子之所以用了半个月才搞定,除了本身结构复杂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振远上仙教了天佑如何构建最基本的灵网。

    他的这个炉子里就被天佑按照振远上仙所教的内容布置了最基础的灵网。有了这东西就可以在以后任意的向这套熔炉中导入不同的灵阵,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当然,灵网不是可擦写模块,一旦灵阵写入就没法改了。万一弄错了甚至整个灵王都要跟着报废,不过有了这东西起码有了个基底。

    熔炉搭建完成之后吕萌和叶三山也就彻底撤出了天佑这里,天佑倒是难得清静了很多。姬瑶最近也离开了紫霄宫,急急忙忙的回楚国去了。这个事情她之前就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