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各处出售粮米契约的商号铺子,虽然态度极好,一手交钱一手给契约。可是,这群蛮子,却是丝毫不知变通,只管眼睛只盯住了那些银元。别的金银,哪怕你是搬出了火炭也似的金子,他们的头也摇得和风车相仿:“咱们要是给了各位老爷方便,咱们自己的这个小买卖就不用开了。上面的大佬们早就有话交代下来,别的都好说,如今咱们只收银元和通宝。还请各位老爷体谅咱们这些苦哈哈的小生意人!”
没办法,缙绅老爷们只能是自己想法子将地窖里藏着的雪花白银弄出来,到左近的银号、当铺里换了银元再来购买这要了命的粮米契约。
但是,欠了大把钱粮田赋银子粮食的士绅们,也不可能将所有的家中存银都拿出去买了粮米契约,他们也要留下些来维持正常的生活,比如说家里的戏班子、姨太太通房丫头的月钱银子,打制首饰头面缝制四季衣服,几个姨太太已经在耳边聒噪了不少日子,说马上天气就要暖和了,几处皮货庄里那些产自极北苦寒之地的上好批货,也要换季,正好要去采购一番。
所以,地主士绅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于是,他们便将主意打到了贸易商,忍痛将自家存储的茶叶、生丝、桐油、猪鬃、丝绸、瓷器等等一切值钱的、能够换成硬邦邦白花花的银元的货色,拿到南蛮商人的铺子里,进行交易。
“大掌柜的,我用这些货色,换你一张粮米契约如何?”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往常几乎不问价,见到生丝和丝绸等物便立刻满脸堆笑的南中商号掌柜们,脸上却是仿佛刀都砍不进去。
“生丝啊!?丝绸啊?只能打五折收!”
“为啥!?”老爷们的眼珠子都快要掉下来了。虽然眼下生丝已经不是新丝了,再过几个月,江南各地的新丝就要下来了。可是,就算是要这些南蛮子要杀价,也不能拦腰砍下去一半吧?
“好叫老爷您得知,如今,上海、杭州各处市面上,仓库栈房里,有不少从南边运来的新绸缎马上就要上市
-->>(第5/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