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为他这个名字,还有很多不能有合理解释的情况、现象,让唐人编写出了《金陵春梦》里的郑三发子一段情节。
“来来来!飞鸾,这边请!正好,本伯方才诗兴大发,做了几首七言,你是此间行家,不妨指点雅正一二。”
招呼着伍飞鸾坐下,命手下人奉茶、上点心水果等物,兴致颇佳的刘泽清,从小几上取过一叠笺纸,递到了伍飞鸾面前,上面龙飞凤舞张牙舞爪的满是核桃大小的字,想来就是他口中的新作了。
“爵帅,飞鸾方才在城中听闻人言,说爵帅寿数已到,顷刻便在眼前,故而急匆匆来见爵帅。也好当面问问爵帅,还有什么心愿未曾了却。”
伍飞鸾此话一出口,顿时让花厅内的热烈气氛瞬间凝结到了冰点。几个刚刚端着纯银打制的高脚果盘送来水果的亲兵,立刻将水果放到一边,双手紧握着腰间佩刀,只等着刘泽清一声令下,便要将这个伍飞鸾乱刃分尸。
“我的美髯公,何出此言?”
刘泽清倒是能够沉得住气,摆摆手命亲兵们不必如此如临大敌,而是将手中的笺纸丢到一旁,大喇喇的坐在太师椅上,以手示意请伍飞鸾坐下。
“哦!如此说来,大祸临头了,将军还不自知?!”伍飞鸾也不客气,直接便给了刘泽清一记当头棒喝。
“此话怎讲?”
“将军,可曾有朝廷要派大员到江北各部进行点验校阅,以核查各部兵马人数实力,以明确额数,也好按照实力发放粮饷器械之事?”
“却有此事。在南京公馆的提塘官已经抄了大将军府的公文,命人快船送了来,想来不日便有正式公文下达。这不过是寻常手段,大不了某家花上几个钱,摆上几桌酒席,送上几个小娘子,将那些点验校阅大员打点得高高兴兴的便是,以后大把的军饷器械便流水价似的来了。如何是大祸临头了呢?”
“爵帅还以为是如前朝一般,那种例行公事的清军吗?如果这样以为,那么,飞鸾便恭喜将军,黄泉路近了!飞
-->>(第3/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