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一十一章 天崩地裂(四)(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满洲巴牙喇纛章京阿济格尼堪、镶白旗汉军固山额真引万余精锐骑兵以疾风暴雨的速度沿着开封往归德府、宿州、凤阳、淮安一线猛扑而来。洪承畴统领数十万兵马为后援,声势浩大,如同满天乌云一般南下。

    沿途之上,降者不计其数。

    乞降的书信,使者,雪片般飞进多铎的行军队伍当中。

    不用考虑后路粮台,不必当心攻坚,以行军机动能力见长的清军八旗,便在江淮平原上飚起了速度来。更是创下了一日之内连下三城的纪录!

    沿途之上,更有许定国等人的部下,远远的便开始攻城略地,筹备粮草,招降纳叛。有远在百里之外,便封了府库清点财物,户口册页,出城纳降的。有在数百里之外,便剃发易帜,自称是在扬威大将军麾下的。便是原本的官职、印信都不曾来得及更换,原来是总兵,还是以总兵名义发号施令,只不过,发号施令的那颗头颅上,改成了金钱鼠尾发型。各处结寨自保的民团,也是将大明的日月旗帜丢到一旁,改换了大清的旗帜,并且准备好了粮食草料菜蔬牛羊,准备犒劳大清兵马。同时,为大军南下征发、预备了无数的民夫、车马、舟船等等。

    从开封出发,多铎部下只有一万余人,在睢县汇合了许定国之后,兵马骤然膨胀了四倍,变成了五六万人。总兵以下将佐数十人,骡马有数万匹。

    三月二十日多铎引兵马从开封出发,二十二日与许定国汇合于睢县、杞县一带,三月二十五日便进占归德府。三月三十日,盱眙(就是现在以小龙虾而闻名的那个城市,盱眙读做须怡。)守军便宣布降清,调转枪口炮口对着附近的天长等处明军戒备。

    此时,驻守江北的明军最高指挥官,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史可法,听得盱眙面对着清军的打击时,急忙一面传令调集各部兵马往盱眙堵截阻击清军,一面亲自往盱眙来。但是,刚刚走到半路上,还不曾到天长便听说上述各地城池皆已降清。

    于是乎,史可法“一日一夜冒雨拖泥,奔至扬州”。可是,此时的扬州城又如何呢?

    首先,从史可法这个阁部大人开始,思维便十分的混乱。根本就没有做好北伐收复失地的准备,也不要说北伐了,便是原地防御的准备还没有做!

    咱们的史阁部是怎么打算的呢?

    各镇兵久驻江北,皆待饷不进。听胡骑南来索钱粮户口册报,后遂为胡土,我争之非易。虚延岁月,贻误封疆,罪在于臣。适得北信,九陵仍设提督内臣,起罪辅冯铨,选用北人殆尽。或不忘本朝,意图南下,逃匿无从,是河北土地、人才俱失矣。乞速诏求贤,偏谕北畿、河北、山东在籍各官及科甲贡监,但怀忠报国,及早南来,破格用之。”

    “但虏既能杀贼,即是为我复仇。予以义名,因其顺势,先国仇之大,而特宥前辜。借兵力之强,而尽歼丑类,亦今日不得不然之着数也。前见臣同官马士英已筹及此。”“万一虏至河上,然后遣行,是虏有助我之心,而我反拒之,虏有图我之志,而我反迎之。伏乞敕下兵部,会集廷臣,既定应遣文武之人,或径达虏主,或先通九酋(多尔衮)。应用敕书,速行撰拟,应用银币,速行置办。并随行官役若干名数,应给若干廪费,一并料理完备。定于月内起行,庶款虏不为无名,灭寇在此一举矣。”

    看看!还是那套思想。流贼是心腹大患,胡虏是疥癣之疾。可以借胡虏平贼寇。

    这是思想上,那么,对于军队上呢?东林众人在拥立皇帝接位问题上,便是吃了“手中缺少杀人的刀”的亏。让你到扬州督师,你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的抓军队吧?不!

    高杰被许定国诱杀后。高杰的妻子邢夫人带着儿子高元爵请恤,弘光皇帝命高杰所部将士仍听邢夫人统辖。史可法与诸将会盟,立高杰子为兴平世子,外甥李本深为提督,胡茂祯为阁标大厅(即中军),李成栋为徐州总兵。邢夫人担心儿子幼小,不能压众,她知道史可法没有儿子,提出让儿子高元爵拜史可法为义父。如果换成了李守汉的话,毫不犹豫的高高兴兴的大请客,大摆筵席,宣布我又多了一个儿子。同时在家谱上给高元爵起一个李家的名字,然后在家谱上注明这个儿子是兼祧之子,属于两家的儿子。

    可是,史阁部却是一副读书人的傲气,认为高杰虽然是朝廷的有功之臣,但是毕竟出身流贼,同自己的书香门第不配。此事便告休了。

    高杰死后,军中无主,部下兵马乱成一团。黄得功等又想乘机瓜分高杰部的兵马和地盘,双方剑拔弩张。“时人为之语曰:谁唤番山鹞子来(高杰在农民军中绰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