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册封南粤军的水师提督、李守汉的儿女亲家郑芝龙为伯爵,一面令阮大铖朱大典为左、右相,却只字不提李守汉,这如何能够让南粤军众人服气?趁着李守汉昏迷之中,对于在芜湖的朱由崧,只管对停泊在江面上的御舟视而不见。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咱们这个皇帝他既然又要挖咱们南粤军的墙角,又不把咱们主公当回事,咱们为啥还要拿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让咱们的兵马儿郎给他拼命保江山去?!走了!让他提拔的那些人给他打仗去吧!”
这是南粤军上下,从李华梅、李沛霆等核心层面的人物一直到一个普通士兵水手的内心看法。
这道圣旨的后遗症,一直到了上海,南粤军安顿下来之后,各部将领、各地官员纷纷或是上书或是亲自前来,向主公李守汉问安、表达自己的忠心。李华梅等人都是以礼相待,唯独水师提督郑芝龙,甫一登岸,便感觉气氛不对。不论是水师还是陆军,看到了他都是冷冰冰的,虽然礼数上不曾有亏,但却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嘴脸。
稍稍一打听,顿时给郑芝龙吓了一大跳!“这个该死的昏君!谱尼阿姆的!这可是坑死了老子了!”弘光皇帝的一纸空头诏书在南粤军这里,如果没有李守汉点头,那就是一张厕所里的纸。可是,这张纸现在沾满了米田共,硬生生的糊在了他郑芝龙的脸上。如何去向李守汉表白、解释,这都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类似的历史情境,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后,曹锟和吴佩孚在张作霖的奉军内部也使用了这招。任命当时的黑龙江督军、张作霖的把兄弟,人称吴大舌头的吴俊升来担任东三省巡阅使,在奉军内部制造矛盾,制造分裂。)
原本打算有了南粤军在自己御驾之前俯首帖耳的充当保驾部队的主心骨,并且充当粮饷器械源源不断的提供者,能够让黄得功为首这二十几万部队能够成为大明中兴的中坚力量。可是,南粤军船队的扬长而
-->>(第2/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