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堂货币金融学课程(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楚国的头上。管仲下令禁止与楚国进行粮食贸易。同时,各个诸侯国也接到了齐桓公发布的统一号令,严格禁止各诸侯国与楚国通粮贸易。这下楚国人惨了,粮价疯涨,铜币又不能吃。楚王慌了,派人四处买粮,却都被齐国截拦。逃往齐国的楚国难民多达本国人口的十分之四。

    楚国政权因之而风雨飘摇,无奈之下,楚王只好遣使向齐桓公求和,承认了齐国的霸主地位。

    “但是,两广地区,既无鹿又无绨啊!”沛霆还是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早就告诉你,不要每日里走马章台呼卢喝雉,要多读些书,你就是不肯听!哪个叫你原本照抄照用的?须知做生意也是和用兵打仗一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同样的孙子十三篇,便有用兵如神的诸葛,也有那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马谡之辈!”(赵括可怜的哭了,我读兵书的时候还没有纸好不好?!)

    “长史官说的对,李大掌柜的,肯定是没有好生读书,是不是把将军府下发的几本书,都拿来垫枕头了?”守汉半真半假的调侃了一句沛霆。

    讲述管仲理论的《管子》、被推崇为兵家经典的《孙子》、讲述墨家思想体系和工艺的《墨子》,以及讲述法家之道的《韩非子》都是将军府统一印刷,作为各级官员的必读书籍,被推崇备至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论语》,则是很可怜的被列为选读刊物。

    “齐国有鱼盐之利,可以用来对各国的经济民生进行破坏,我们同内地相比,拥有的便不是鱼盐之利。”守汉开始进行启发式教学。

    “诸位,可以想一想,我们同两广、福建相比,有哪些优势?”

    “上述三省,地狭人稠,粮食产区不是特别的多,我们南中,有的是良田,可以招引无地少地之人到我南中垦荒。以增加我南中的人口、田地。”

    “好!福伯说的是一个,算是我们的目的之一,招揽流民垦荒。”

    “管仲用的是购买,我们,可以用我们这里的稻米、铁器、棉布等物,向两广地区进行销售。”

    吴老狼执掌税务司,自然熟悉的出口情况。大批的两广福建商人不惜风波涉险到南中地区,为的就是这里的便宜稻谷。

    “在下方才算了一下,眼下我南中军中,有常年耕种的水田一千五百万亩零八百二十三亩六分,山林、旱田、水塘不在此列。在册人口为七百余万人,如果加上在各处务工的劳工、官奴等,还要加上至少五十万人。每年收获的稻谷约有七百余万吨,按照主公提出的一日三餐饭要吃饱的原则,除农人自己留存的余粮之外,各处筑路、开矿、码头、钢厂、纺织厂、军队等处消耗的粮食亦不在少数。扣除上述等项,眼下在各处官仓之中、常平仓、思无仓之中至少有历年之积累稻谷近千万吨。”

    福伯虽然老了,但是脑子里的数字还是很清楚的。一连串的数字报出来,登时让在场的人们一个个喜笑颜开。

    眼下全境才不过八百万人吃饭,我手里光是稻谷的储存就有近千万吨之多,便是照每人每年吃上一千斤粮食,(包含消耗的鱼、肉、蛋等种类),储存的粮食也是足以够这八百万人吃上几年!

    “这些粮食,还有我们储备的各种油,以菜油为主,便是我们向两广福建大量销售的物资。”

    “还有盐!”

    沛霆在一旁补充了守汉一句,他可是知道盐在福建山区的价格。

    “盐,自然是要多少便有多少。”守汉淡淡的说了一句,“现在大家讨论一下,我们该用什么样的价格,向两广福建三省销售稻米?”

    以前对广西进行销售,不过那是一种带有利益输送意义的销售,每石稻米不过五钱,如今广东的稻米是一个什么行市?远的不说,便是万历皇爷在世时,米价便是七钱到一两一石,这几年来,到处是水旱蝗雹风灾,各地的粮食都在减产,米价亦是扶摇而上,这也就是为什么何士晋和李逢节等人不愿意同南中军翻脸的缘由,一但撕破脸皮,南中军不再向他们私人掌控的米耗粮行供应便宜的稻米,他们又到哪里去寻找这一注财路?

    “以往我们卖五钱一石,如今至少也要比这个加上二到三钱!”沛霆是想到哪里便说出来。“前年,天启六年的时候,辽东的米价可是到了每石二两之多!”

    “我们卖的贵了,与当地的米价无二,又有谁来买?”沛霖用严肃的口气训斥了一下弟弟,“莫要眼中只有银子!”

    “二哥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我们卖的低廉了,从各处收购的价格势必要压低,有谷贱伤农之虞,这样!”

    守汉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