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五十章 封赏,犒军(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杨国柱,虎大威等人,温言嘉勉,慰劳备至。

    想那王朴一贯只会杀良冒功,都能被皇帝接见赐宴,李守汉的功劳,封赏应该不会差了。

    “发军饷!”

    午饭后,略微休息了片刻,在大营中的军兵和义勇们被一阵哨声催促着集合列队。

    南中军以哨为单位列成方队,方队前摆放着一张长条桌。桌上用红纸包裹着的银元一卷一卷的码放整齐。几个辎重营的辅兵用小刀划破纸卷,将银元摆放在木盘当中。

    营外的木栅旁,许多过往的行人和玩耍的孩童,停住了脚步聚集到壕沟边,踮着脚向营内观看。这许多的银元,被秋日午后的阳光照射着,闪烁着可爱的光芒。

    因为在营盘内,又没有敌情,人们都没身披九转钢制成的胸甲,而是只在军服外面着了一件竹甲。赭红色的竹甲。白花花的银元,构成了很多人日后回忆起这一幕时脑海中主要的颜色因素。

    按照饷章规定,士兵外出执行作战任务,要发给所谓的行粮。也是就作战期间的补贴。基本上都是在每个人原有军饷上翻一番。

    在发行银元前。饷章对各级各类兵士的军饷额度规定的很清楚,动员兵每月领银一两六钱,不给米。所在的甲要负担该士兵家中的田地耕种事宜并且保证收成不低于甲中平均水平,甲长们,则是每月领银三两四钱,另有米票十石。发行银元后,原有的这些六钱、四钱之类的零头,都被守汉大笔一挥,向上递增。

    “各人都拿好自己的兵籍、腰牌。动员兵本饷银元两块,行粮两块,伙食津贴米票两石!常备兵本饷银元三块,行粮三块,伙食津贴米票两石!甲长本饷四块,行粮四块,米票两石。”

    卢象泰和陈安二人也是和营外的人们一样,对这一幕很是新奇。发粮饷,这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但是南中军这种组织发放军饷的形式却令人耳目一新。不是发到军官手中层层下发,而是集合队伍点名发饷。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领多少军饷。

    “这才是能得士卒死力的根本之一啊!”

    “这个,只要是军饷丰足,有了稳固的饷源,我们天雄军也可以做得到!”

    而在一边的三千义勇们,也同样的喜笑颜开。如今这日子便是和在天堂里差不多,每日吃得饱穿得暖,油水充足不说,出门也是被人高看一眼。不时的会有人拉着他们询问河西杀鞑子的事情。今天居然还有一份饷钱可以领取,虽然最多的队长们也只能拿到动员兵的二块银元,或者是两石米票,但是,又有谁一次见过这么多的银子?

    普通的义勇只能是选择要一块银元还是一石米票。

    “要银子,还是要米票?”

    每一个义勇领取军饷的时候,辎重官都会询问一句。

    义勇们大都是略有踌躇,便在同伴们的提醒下选择了要米票!

    “收好!要用的时候到隆盛行去兑换,一石米票可以换一石粳米。如果不是粳米或者掺杂了,可以去商号掌柜那里去投送举报。还有,别被外面那群家伙骗了!眼下一张米票可以换三四两银子!”

    辎重官发放完米票时,往往都会指着营门外向内探头探脑的闲人提醒义勇们一句。

    “陈安,你对这个怎么看?”

    “二爷,说实话,我不懂得经济之道,但是,总是觉得,这样一来,这隆盛行的米票,在京师乃至在京畿都是被人乐于接受的!比银子还要好用了!”

    “但也要有米可以兑付才行啊!”

    “是!海路不通畅,这就是废纸一张!”

    乘着夜色,一行人悄悄的来到了一座宅邸门前,有两个小太监熟门熟路的上前敲打门户。

    “高公公前来拜见王公公。”

    轿子内的人,正是受命监军天下勤王兵马的高起潜。

    被王承恩家的小太监引领到他的书房,高起潜立刻跪倒叩头不已,口中呜咽不止。

    “求王公公为奴婢伸冤做主!”

    “说吧!什么事。难得今天皇爷心情好,早早的在田妃娘娘宫里歇了,咱家才能回家偷个闲。”

    听得王承恩话里的味道不对,高起潜心中大感不妙,但是既然已经来了,索性便要将话说出来。

    “奴婢要告那李守汉!此人目无君王,狂妄自大,与卢象升勾搭,二人狼狈为奸!”

    王承恩虽然头衔只是司礼监的众多秉笔、随堂太监之一,但却是崇祯最为信任的人。自小便在信王府伺候还是信王的朱由检同学。其心思缜密沉稳,行事狡诈狠辣,不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