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五十二章 跟皇帝买官(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钱粮不论多少,都是微臣向陛下尽的一点心意,这些钱粮,只能入内库。不能入户部。臣担心,那群蠹虫!”

    这些钱粮到了户部和内阁的那些大佬们手里,不飘没克扣你个六七成,都不好意思出门和人打招呼。七折八扣的算下来,这些钱粮能够用到实处的能够有二成就是好的了。

    “王公公,方才守汉错怪了您和诸位公公了。此事还要请王公公和列位公公多多操劳了。”

    在场的太监们自王承恩以下无不眼皮突突的直跳!

    这分明就是将一大注财香交给咱家了?!

    太监们没有了那话儿,便对财物更加的热衷。不过,他们的贪比起正人君子们可是还差远了。

    “这?”王承恩努力的压制着自己的情绪。他期待着崇祯做出一个态度来。

    “就由你们司礼监去和李将军的人去接洽办理吧!”

    事后,王承恩不得不面对争吵成一团的太监们,王德化、曹化淳,有面子的大太监们都要插手办理此事。

    不过,私下里守汉也告诉他,“南中的一石,较之内地的一石要多出一些来,多出的这些。便作为耗米交给王公公您处置办理。”

    明代的一斤按照现代的计量单位算应该是650克,这样折算下来一石大约是94.4公斤,而南中军的一石却是100公斤,这多出来的十多斤,足可以让王承恩们吃得放屁油裤裆。

    登时,方才在太监们眼里还是怒目金刚的李守汉,立刻变成了赵公元帅!

    一石粳米如今在京城差不多可以卖到三四两。这还是良心价,光是可以光明正大拿出去卖的粮食(那些多出来的耗米)就有三万石上下,这就是十万两银子啊!

    “如果陛下欲练内操,臣下也可以出售些刀枪盔甲器械给内营,只收些成本钱粮就是!”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崇祯要是再不接过守汉递过来的橄榄枝。他也就不配当这个皇帝了。

    一旁的王承恩向前快步到了崇祯的身边,“皇爷,奴婢倒是有一点拙见。”

    “说。”

    “眼下两广地区大乱,流民匪寇蜂起,近日有告急文书前来。粤东粤西粤南连续丢失了数座州县,大小股匪有百十股之多。为数多达数十万人。两广官兵战力孱弱,不足以平定此乱。以奴婢浅见,金吾将军部下战力之强,建奴尚且不能逆其锋芒。且两广毗邻李将军辖区,不若便将两广剿贼之事交给李将军便是。”

    “也好!只是,眼下粮饷不足,这。。。。。。”

    “守汉愿意以家财筹集军费!”

    “但,也请陛下一个恩典。”

    “说。”

    “请陛下下一道旨意,臣麾下之船只,往来内地时,各处有司不得刁难,不得勒索杂费。”

    守汉故意没有提免税的事情,大明的商税,早在崇祯登基不久便在东林君子们的正义呼声下免除了。

    “这是应该的!大伴,你们司礼监立刻同内阁知会一声,拟旨,南中军所属船只运输者为军需正供,各处不得刁难勒索,违者立刻令锦衣卫逮捕下诏狱!”

    有了每年可以盼得到的五十万石粮米和五十万元银元,崇祯说话的底气也硬了不少。

    “传旨内阁,李守汉有大功于国,授总督南中各处军马粮饷事,按照祖宗规制封典三代。令赏青色白泽旗两面,班剑、立瓜、卧瓜、吾仗、仪刀、骨朵、斧各二,金交椅、脚踏、水罐、水盆各一,大小铜角四,宝珠龙纹金伞一面。赏给皇城骑马。”

    守汉对明朝的仪仗典制不那么熟悉,倒是王承恩随手记录脸上变得越发的凝重。崇祯这分明是将亲王的仪仗选了一些送给了李守汉!

    给了守汉总督南中粮饷军马的差事,这就是承认了他对南中各地的统治合法性,他便可以正式的开府建牙,委派官吏。眼下按照崇祯的意思,再将亲王仪仗选一些送给他,那他的声势还得了?!

    但是,在崇祯看来,这些都是惠而不费。

    什么金吾将军、奉国将军都是“散阶”名称,大明官员凡进官场,便可按品级获得“散阶”。武官散阶三十级,每一级对应俸禄标准不一。和后世所说享受某某级别待遇差不多。

    至于那些仪仗,更是一文不值,不久前流寇攻陷了凤阳,更是竖起来了古元真龙皇帝的旗号,大明的礼仪制度早就被摧毁的差不多了。同每年真金白银到手的五十万银元钱粮相比,这笔买卖简直是太划算了。

    “皇爷,这,是否有些。。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