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八十七章 晋商的惊讶(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百姓并肩而行,只要不是百姓混杂进军人的队伍,便是相安无事,百姓们不会因为一旁是披甲执戈的军人而惊恐,而军人们见到一旁的百姓也会含笑而过,偶尔有相熟的人,还会点头打个招呼,鉴于军规,在队伍中也只能是点个头罢了。

    整齐有序的步伐,那种千百人如一人的气势,配上干净整洁的红色窄袖排扣军服,行止中虎虎生风。那种顾盼自雄的勃发英姿,与别处明军的萎靡不振形成鲜明对比。

    而这些人,也只是城中的巡防营,负责城内的巡逻、治安、救火、警戒等事务,还算不得是南中军中的野战精锐之师。他们大多数是编练不久的新兵,是按照一甲一兵的标准从各处抽调上来到各个城池中服役的兵马。

    黄大掌柜的的曾经在城外见过从广东回防的部队,那种百战之师的气势已经让他惊讶不小。比起家乡的山西镇、大同镇兵马来,从观感和气势上已经强盛过不少了,但是,当别人告诉他,这是刚刚从广东调防回来到南中接受整训的廖冬至部队,里面只是从各处抽调了些军官、甲长之类的照着南中军的制度进行了一个月的操练罢了。

    “真正的精锐,那得说是四大营的兵!”南中的人们在提起自己的军队时,往往都是如此说法。那种语气和表情,让人觉得仿佛是在夸奖自己的子弟。这就更加令黄大掌柜的惊讶了。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衙役如同刀刀剃。”这是从南到北无比正确的真理。人们对手中握有刀枪的人们,不管他身上穿的什么样的甲胄号衣,都是敬鬼神而远之。哪里还会夸奖一番?

    所谓的四大营,便是近卫、麒麟、凤凰、玄武四个大营。分别驻防在各个要冲所在。充当着镇海神针的作用。

    这担任着治安巡逻任务的兵马。和新附军马都是如此精锐,那号称主力之师的四大营兵马会是精锐能战到了什么地步,黄大掌柜的想象不出来。

    算了。想不出来便不去想他,左右现在人在南中,总是有机会目睹一下这四大营的兵马究竟精锐到何等程度,较之内地家丁差距多少,比起辽东的巴牙喇兵孰强孰弱,到时候一看便知分晓。

    主意打定,便仔细观看起路旁的景致来。

    由于多年养成的职业习惯,每到一座城市,黄大掌柜总是最先观察当地的物价,米价、布价、油价、盐价、肉价,之后才是各种其他商品的价格。

    当年晋商发家便是因为开中法,将九边需要的粮草承包给晋商,晋商运来粮食后可向官府换取一小引(二百斤)盐引,不仅是用粮食换取,同样可以换取盐引的还有布绢﹑银钱﹑马匹等,总之,便是因为朝廷大局需要,才有了晋商这个商业团体。

    “南北口味,丰俭由人!包办酒席,大锅小炒,米面皆有!”

    一阵热闹的吆喝,将黄大掌柜的从思绪中惊醒,身边的人都用请示的眼神看着他,“大掌柜的,咱们就在这家用晚饭如何?”

    看着馆子门口高高悬挂的牌匾幌子,“泰丰楼,好口彩!”里面吃晚饭的人熙熙攘攘,杯盘交错,猜拳行令不绝于耳。一阵面食的香气从用玻璃隔出来的厨房之中飘出来,令这些自小便吃面食长大的汉子们有些拔不动腿。

    这样用玻璃隔出一间厨房,让外面的人可以看到厨房里是怎样一个卫生环境,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模式,大凡是上档次的酒楼饭庄都有这样的格局,也快成了区分酒楼档次的重要硬件了。

    玻璃隔间里,几个白案师傅正在娴熟的揉着手中的面团,那面团在人们手里不断的变化着形状,随即被揪成一个个剂子,间隔着再撒上油水在面剂子中,擀平之后混上芝麻,撒上盐和其他一些香料,放到炉子里烤,不多时,一个香喷喷油光光的烧饼便出了炉。

    “走!今天不吃那劳什子的白米饭了!吃的老子脑仁都疼!”

    “原来大掌柜的也吃不下去了?咱们看大掌柜的吃得还是满开心的嘛!”几个管事的凑个趣同黄大掌柜的开起了小玩笑。

    一行人进了酒楼,寻了个阁子坐下,早已有机灵的伙计小跑着拿着水牌子过来招呼。

    “几位先生,是从内地来的吧?打算用些甚么酒食?”

    “捡你这泰丰楼里有名的菜说几样出来?”

    一个管事的先生很是不屑的看了一眼这堂倌,虽然一身青色细布裤褂显得他干净利落,腰间扎着一条围裙也是浆洗的干净挺括,肩膀上搭着一条白色的毛巾,但是,自恃走南闯北多年,见过无数世面的管事,依旧不太瞧得起这泰丰楼的伙计。

    “咱们这里啊?不知道您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