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零八章 讨伐(六)(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往右几步,十几步,才能继续摸到空位道路。

    而这些出入通道的两侧,都由砍伐来的树木搭建起了临时的炮垒,那些大佛郎机的战斗位置就在这里,它们子铳中装填的霰弹会很好的将这些通道封锁。

    护卫这些矮墙的,还有众多的凸出之处,便如城墙的马面敌台一样。可从侧面,对攻击矮墙的敌人进行射击。

    当然,想要攻击矮墙,先要过了墙外的壕沟陷阱这一关。

    土墙脚下不远,到处是深深的壕沟陷阱,壕沟下,皆有尖锐的木刺、竹签子。

    营寨前后都修筑有壕沟和随意挖掘的数量不等陷阱,不知道的情况下贸然突袭绝对会掉到陷阱里。

    就算是不计伤亡,用死人填平了那些陷阱,进攻的敌人很快就会面临着新的难题。

    壕沟!

    宽一丈、深五尺的壕沟,里面同样是栽满了木刺、竹签子。偶尔有些地段没有栽。也绝对不是施工者马虎或者是良心发现,菩萨心肠。而是有意为之。这预留的壕沟通道上方,也许就正对着一门火炮的炮口。

    是不是觉得这样的营寨布置有些眼熟?

    不错!这正是守汉为南中军制订的扎营之法!从太平军和湘军的营盘做法中吸收而来,并加上了近代军队对于生活、卫生等诸多方面的考虑经过多年修改而成。

    太平天国行军,不在平野扎营,多依山险,或在大村巨镇构筑营寨。其营寨周围砌筑土墙,墙上开设枪炮射孔。墙外掘有濠沟。濠中密插竹签。濠外钉有木桩,更用荆棘围绕起来。在木桩之外,又钉交叉竹签。取极软竹片交叉密布。在与敌激战的地方。则掘重濠,筑重墙。第一道濠必密植竹签。第一道墙必用双层板片排架,用横木钉实,虚其中如复壁状。中填沙石砖土。第二道濠也力求宽深。第二道墙。或密排整株树木。或堆土包、沙包,以及水浸棉花包,就情况而定。在永安州时。曾以生根活树,间以杉、竹篙编成墙壁,尤出人意表。这种多样性的设置障碍,使敌人难以用一种办法克服,而炮子击中竹签微欹,已无力堕地,同时可以争取时间,从容不迫地打击敌人,这些筑城设施在战争中都收到显著的功效。

    太平天国构筑营寨,都经过缜密设计,亲踏看地形。《行军总要》教导将领,“凡筑营立寨”必须“料度已定,又看地利清楚”。而且构筑力求坚固,工程限时完成,故所筑营寨,对山川形势运用得十分神妙,构筑得坚固异常,就连敌人也不得不说太平军“筑墙如城,掘濠如川,坚深无匹”(曾国藩清同治二年二月二十七日《沿途察看军情贼势片》论太平天国营垒的话,见《曾文正公奏稿》卷十八。)。又说太平军“非师古法”,而“必坚必固,且能倚伏相救,声气相连,兵书良法,亦不过如是”(这是张德坚《贼情汇纂》卷四《伪军制》上《营垒》论太平天国营垒的话。)。

    正是有鉴于对手修筑营盘以利攻守的特点,曾国藩一手缔造的湘军,更是以“结硬寨、打呆仗”而著称。

    而太平军修建营盘用的劳动工具大多还是传统的木质工具,效率自然不能同使用金属工具的南中军相比,不多时,修筑营盘的工地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完成的工段。

    由于干活人员多,手中的工具又很应手、犀利,因此不到三个时辰,整座营盘外围层层叠叠的矮墙壕沟己经挖好修好。辎重队的官兵们开始督促各队的民夫对营地内进行精细化的整修,以求达到尽善尽美。

    在距离营盘大约二三里之外的一处小小竹林中,几个人、几匹马正在这里紧张的窥探着。

    “三爷,这些官军就算走得再慢,差不多明天也能够到了咱们桃园寨了!咱们这趟出来,外七家的那群迒家铲,没有一个敢出来和咱们对官兵夜战的。白天他们火器犀利,搏杀锐利,到了晚上,他的火器还能够用上吗?!一群胆小鬼!”

    “咱们闯进去摸他的营!大杀大砍一番,捎带着把咱们的那些叔伯兄弟救出来!”

    桃园大社的三会首张庭玉,脸上裹着纱布,纱布上还隐隐的有血迹。他用单筒望远镜仔细的观察着远处那个巨大的不断成型的营盘,脸上不住的抽搐,可能因为肌肉扯到了伤口,不由得吸了一口冷气。

    “也不能怪他们,畲坑一战,他们损失惨重,族中兵马精锐损失殆尽,此时自保尚且不足,何谈进攻?”

    放下手中的千里眼,张庭玉半晌才说出了这番话,算是回答家丁头目。

    “告诉兄弟们,悄悄的,后队变前队,撤!你带人想法子抓几个民夫回来,审问一番!”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