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二十五章 收场(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川将军分析眼前的形势。

    “大可以将缴获的财物按照幕府四成,各家大名分六成的比例分配下去。之后再行详细评功论奖。首要一条,便是要将各自军队遣回原防地,藩主们随将军回江户去。”

    “这样一来,听招呼的便有一个口岸,不听的便没有。”

    “那,然后呢?”

    “作战奋勇者、伤亡大的可以有,临战退缩者,伤亡小的便没有。”

    “但是,无论如何,原九州几个藩主,特别是黑田忠之,此人虽为外样大名,但是对将军大人忠心不二每战必奋勇先登,更是攻克鹿儿岛之人。请大人看着臣下等人的面子上,赏赐他一处口岸才是,也好完成对九州诸藩的削藩大计!”

    借着九州风潮之际将西南各藩彻底削弱,甚至是消灭,这是幕府高层的秘密。但是。一番征战下来,似乎除了岛津、锅岛、桦山、松仓、龙造寺、加藤等家之外,像黑田家虽然损失惨重,颇为伤损元气,但是却不好动他。

    也罢!此次一战而将南九州纳入幕府直辖也算是收入颇丰。对于各藩,只要通商口岸权力牢牢把握在幕府手中。更鼓励他们向南中输出人口,想来也不会再有九州风潮之事了!

    于是,在幕府的鼓励和纵容下,日后几年各个大名兴致勃勃的投入到了输出人口的活动中。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接下来的几天里,德川将军幕府的老中、奉行们展开了与大名们的讨价还价与无穷无尽的争吵。

    按照李守汉父子为幕府设计的方案中。幕府将一道选择题丢到了各位平叛有功的外样和谱带大名面前。

    选择石高还是贯高?

    选择石高的话,在九州的地盘上可以调整出一些土地来,供幕府进行一番眼花缭乱的转封,给大家多些田地。但是,选择了石高,便不能享受开放通商口岸的利益,只能是苦哈哈的将自己领地内的出产送到别人的港口去销售。让邻居家的大名从中扒一层皮,抽一次税。

    同样,选择了贯高,便可以根据幕府的统一安排享有一处或两处通商口岸,并且可以从通商口岸的税赋中获取一部分作为藩主的年金。当然,这份年金是有幕府府库统一在参觐交代时发放的。

    彼此之间大名们为了自己的功劳大小、死伤多少而争吵,同幕府的老中奉行们为了是否应该享受开放口岸而争吵。有那聪明些的甚至跑到了李华宇的大营之中,送上了本地的各类出产物品明细和数量、各个海湾的深浅、洋流、礁石、风向、地理等等诸多详细情形。

    而对于这些人的表现,李华宇就是一个态度,“礼照收。事不办。”那些关乎国计民生的资料、情报。他自然是笑纳了,但是要他去为了这些大名向德川家光讲情,这些还远远不够。

    他的主要注意力,是将他的那些战利品,为数众多的青壮年劳动力运回南中各地。

    “请父帅派船只运输一万人的给养和基本工具来。我这里有万人上下的青壮打算运往十州开垦。”

    “运粮船来了之后,不可以放空回去,能够运多少粮食,就给我塞多少人进船舱去!”

    “什么?船舱里太挤了?和鱼罐头差不多了?容易死人?你们不会中途停泊几次,在琉球等处补给一二?然后在台湾卸下些人,再往两广去?”

    “和吕宋的贺知府说,如今这一次我给他补充了五万人口,让他明年记得给将军府至少多上缴十万石的粗糖和五千吨铜矿石!”

    一群一群的难民被驱赶进船舱,在潮湿闷热的船舱中,他们将会被运到吕宋、十州、台湾、满剌加、甚至是更加遥远的地方。

    这次人口迁移,持续了五六年之久,九州的百姓们被以九州风潮余党的罪名抓捕,之后被送到南中商社之中换取各类物品。直到数年之后,幕府才发文禁止大名们在九州捕捉九州风潮余党。

    但是这个时候,九州已经是人口锐减。黑田家的藩地内还好些,其余各地已经是十室九空,很难看到三十以下、十二岁以上的青壮年人口了。

    而更多的收获还在后头。

    “大少帅,这些是我们在扶桑招募的新附营兵士名单,都是之前各个战败藩镇的家臣武士,武艺精熟,体力合格。”

    梁宽将厚厚的一摞浪人的统计资料清单摆放在了李华宇面前桌案上。眼睛里看着伏案工作,不停的书写着给各处政务官书信的李华宇,眼睛里露出了一丝欣喜。

    几个月下来,李华宇已经从那个略带着一丝青涩的少年开始了迅速的蜕变,这种速度是人们用肉眼可以观察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