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四十三章 长清,刺刀突击!(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你们两个奴才有什么事?”

    “小的们在左右各处哨探,发现有一大股明狗沿着大清河向我们这个方向快速奔来,队伍严整,军容雄壮。奴才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置,特来请示!”

    “啪!”

    瓜尔佳很是不屑的挥动手中的皮鞭打了一个响鞭,之后用鞭杆儿敲打着两个新奴才的头盔,“这还用说什么?!全军掉转方向,先吃掉这股不知死活的东西。之后向主子们报功便是!”

    一千余人的五个牛录,还有远远多于这个数量的杂役包衣余丁等人,迅速移到大清河岸边,整齐列队。军阵中的人们纷纷摩拳擦掌,等候着那些军功财物自己送到刀口下来。

    在阳光下,冻得坚硬的大清河仿佛一道银带相仿,向人们的视野里泛着亮光。沿着蜿蜒的河道向东望去。远处的地平线上跃出了几面旗帜,不多时。立刻一面变十面,十面变百面,很快便是铺天盖地的旗海。隐约可以看出旗帜颜色为明军崇尚的红色。再看过去,那些旗帜下,便是一个个整齐的方阵,虽然远远的看不清那只人马的军士旗号,但也可以感觉到一股逼人的威势。虽然听到哨马的警报,又是沿着大清河方向赶来的军队。肯定是明军哪一部的援军了。只是这些人马,是哪一部的援军?

    援剿总兵祖宽?难道是他的军队从临清州插了过来?

    一个包衣牛录章京立刻笑笑否定了自己的这个判断。

    同为关宁军一脉的他很清楚,关宁军同清军作战,向来是不出大炮的射程,便是骑兵也只是在城墙脚下作战。

    这一点从万历年间便成了辽东将门的不传之秘。

    如果奴贼灭了,那他们这些每年只会伸手向朝廷要钱要粮的关宁军还有在辽东存在的必要么?到了那时,辽东每年的银钱粮米。朝廷还会拨给么?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恐怕接下来的,便是朝廷拿他们开刀来整饬朝纲吧?

    如果奴贼灭了,那么所谓的辽西将门还有在大明存的必要么?他们以后如何向中央政府要钱要粮?那海样的银两与粮米,还有可能到自己手中么?

    养寇自重、保存实力。这八个字是辽东带兵将领、乃至整个大明带兵将领的心得。

    也许是一支走错了路的军队。不留神撞到了正红旗主子们的刀口上了。

    这位来自于山海镇的前千总、现在的包衣牛录章京有些幸灾乐祸的想象着。

    那支队伍越来越近了。

    除了军旗被北风吹拂发出的扑簌簌声之外,庞大的行军队列中没有人说话。阵阵的脚步声敲得冻得坚硬无比的地面微微震颤,偶尔传来的战马一声嘶鸣让这笼罩在整个军阵上的肃杀之气稍稍平缓一些。

    “是那些南蛮!那些南蛮!”

    惊恐的叫声不是从包衣牛录的阵型中传出,而是从正宗的建奴牛录中爆发出来。

    由远而近而来的队伍,一色的红色胖袄。胖袄外面是整齐划一的胸甲,以数百人为一个方阵队列。全数有甲。在方阵后面则是这个单位的大小行李辎重等物,数十辆炮车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艰难的行进着。

    这样的军容、这样的装备、这样的行军状态,除了那支南蛮军队以外,放眼整个大明还找得出第二支吗?

    河西务一阵,让正红旗下几乎人人都有亲友战没于此役。

    而眼前来的这支队伍,正是两年前给正红旗留下了深刻、甚至是难以磨灭印象的南中军!

    守汉原本打算在莱州湾登陆后,将船队中的江海两用船沿着自利津入海的大清河,这个天下有名的四渎之一转运辎重到济南,若是能够顺利的话,少不得便收复了济南。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

    当他兴冲冲的领着几个旅长,七八个团长到大清河入海处进行踏勘时,这才傻了眼。

    大清河的平均水深不过一米,那些满载的辎重船如何能够进入这样的河流中前行?而且天寒地冻,很多河段因为转弯较多,流速缓慢已经完全冻结。

    无奈之下,只得用高价雇佣当地百姓一路破冰拉纤,将十几艘勉强可以在大清河中通行的船只拉进河道之内,运输着必需的辎重弹药一路前行。

    一路走来,登陆时的三个旅,另有两个从耽罗岛赶来的骑兵团,算上各旅直属队总计接近十几个团的部队,到了长清地域不到四个团。除了沿途保护、运输辎重之外,大量的冻伤等非战斗减员也是一个很令人恼火的事情。

    “不错!正是那群南蛮子!”

    甲喇衔章京瓜尔佳咬着牙,平日里因为咀嚼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