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七十二章 君臣谋算(再续)(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平日干草秸秆不说,耕牛役使时。豆糠饼类更是不可缺少,饮水也有讲究,每天最少饮五次水,还得清水,最好放入适量食盐。如耕牛冬日饮水,还需供给温水,加入食盐与豆末……”

    “羊群更是辛苦,一日行不得多远,便必须。。。。。”

    范文程刚刚说完,整个殿堂之内,便满是充斥着老陈醋味道的话语,无不是叫苦之声,对于黄台吉给出的价格表示无法接受。

    “尔等以为我家主子在盛京,便不知道尔等在京师玩弄的那些花样?”范文程立刻将脸板起来,“汝等在京师,同南中商人议定的米价所谓到岸价不超过四钱银子一石,运到我大清各处,也不会超过每石五钱银子。而尔等与那些南中商人交割之时,却是照着各处的粮价换取粮米。往来一番,何止数倍之利?一头成年犍牛要尔等二两银子的粮米。尔等便叫苦不迭,莫要太过于贪心!”

    “就是!范先生!莫要同他们废话了!我这就去找李家二哥在盛京的掌柜。请他派海船运米到金州,咱们在那里交割牛羊粮米便是!”多铎跳将出来,虎着脸训斥这群商人。

    “十五弟!不得胡闹!”

    黄台吉还未说话,多尔衮便已经出来制止自己这个弟弟,捎带着给范文程帮腔。

    “列位财东,我这个弟弟年轻性子烈说话直,诸位莫要见怪才是。”

    戏法的底细已经被人拆穿,范三拔正觉得有些尴尬之际。见多尔衮出来搭下台阶,如何不知道顺风行船?

    当下宾主各自客套了几句之后,又在欢乐友好的气氛之中就如何扩大清国与大明民间贸易往来之事进行了探讨。

    最后,以范三拔为首的山西商人们向黄台吉表示,愿意向大清户部一次缴纳十万石粮米作为换取在清国各处收购牛羊的代价。

    而黄台吉也表示,可以将犍牛的价格降低到每头不超过三石米。在清国境内,山西商人的贩运团队可以畅通无阻。西面的张家口,东面则是在金州,两处主要的出境口岸。

    一时间,宾主尽欢而散。

    数日之后,黄太吉又一次的驾临匠作坊,随行的只有多尔衮和范文程二人。

    负责清国军工生产的丁启明、马光远齐齐的跪在这座设在浑河岸边密林之中。警备关防严密的作坊门前迎接。

    沿着草草而就的道路向内行走了不多远,沿着浑河的河套地带,一座巨大的水力机械正在缓缓的转动。

    这是一具庞大的水力钻床,一个由坚硬的木材和石质构件制成的简单机械,在浑河湍急水流的作用下。水车推动石盘,石盘便带动钻头缓缓旋转前进。

    这水力钻床看上去很简单。但优点却很明显,钻磨铳管时永远不会累,而且可以保持固定的精度与质量,不象人力操作一样,因体力与精力的原因出现偏差。

    “这便是你们上奏之物?声言可以大量钻出铳管的器物?”

    黄太吉眯起眼睛仔细的观察着眼前这座水力机械。

    马光远不顾地下肮脏,忙跪下回道:“皇上,正是此物!”

    此时流行于大明和清军之间的火铳通常为八棱型,铳体一头粗一头细,粗的做铳腹,细的做铳口,火铳初制时还是粗胚,镗内粗糙不平,这样的火铳,自然不能作战,便需用钻头将铳镗钻大钻光。钻镗技艺较精,人力也有限,在大明,好的钻头与挫刀都是采用上好的堕子钢,堕子钢己经算是当时上等的硬钢,但其实钢性与后世还是相差甚远,用堕子钢钻铳膛,还是很难钻,一个月才能钻光也可以理解。

    而且铳膛钻好不就完了,还需用四棱的钢条将镗内刮光刮净,又制作螺丝后门等,所以当时打制一门鸟铳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与设备,产量还不会很高,大部分时间便是消耗在这铳管的钻镗上。

    其实当时大明工匠中己经普遍使用一种人力钻床,便是用木料做框架,用圆形石盘做惯性轮,系上皮条后用人力拉动,使石盘带动钻头旋转钻膛,这种钻床比光使用人力进步不少,但还是很累,改进成水力后,便如虎添翼了。

    “奴才们每每思之,以水力推动,较之人力,效率提高数倍不说,且用力匀称,不存在人力之疲惫。且一个工匠还可以同时照看几台钻床。此为试制之款型,如果使用效果良好,奴才们定当加以改进,或许一台水力钻床的效率更可以提高十几倍。”

    “眼下工效如何?”黄太吉眼睛里闪动着欣喜的火苗,不管怎么说,要是这些奴才们能够将火铳铳管的问题解决,那么编练汉军旗火铳兵的事情便成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