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章 拓植台湾规划(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知道,此时的日本天皇,已经让他当了便宜爷爷。

    李华宇脸一红,对于阿爹的这个态度,他虽然不算陌生,但是父子之间说话,却是第一次遇到。他也晓得,对于房中女人的事情,阿爹和大娘都是丝毫不在乎,阿爹自己就有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的各种女人,最近又有从极北酷寒之地收来的傲蕾一兰做七房夫人,还从山东收了两个女人,父亲的态度,也影响了李华宇。

    “不是!不是!儿子不会因为这点小事来麻烦父帅!”李华宇摆动着双手撇清自己。

    “儿子是想请父帅帮个忙,在南中寻找几个榨坊、烧锅之类的,到台湾来榨油、烧酒。”

    将粮食作物进行加工之后,将粮食酿造成酒,或者榨出油来,利用技术加工之后提高粮食这种初级农产品的价值。且不说外销,便是岛内的这百余万人便足可以消耗的庞大的一块。

    “这个简单的很!你便以你自己的名义写信给胡家、李家等商号。他们从河静时期便追随我家,始终是忠心不二,鞍前马后的。如今你这里有了商机主动上门,也算是你提携他们。”

    守汉还有一层意思没有说出来,他觉得应该让李华宇出现在南中各界当中建立起自己的人脉关系网络了。不能什么事情都让自己来出头。

    “你是我南粤军的大少帅,如今的台湾卫指挥使,亲自写信甘言厚币的邀请他们到台湾来建厂发财,这里子面子都有的事情,他们若是不来,那才是傻子呢!”

    听得父亲的调侃。李华宇心中大定。原来自己却是钻了牛角尖了。

    心中安静了下来,李华宇便觉得头脑轻松了许多,命外面的亲兵给父亲沏上茶来,“父帅。请品尝一下台湾所出产的水沙连之茶。据说能够辟瘴却暑。”

    看着紫砂小壶之中倒出来色如松萝的茶汤。守汉忽然心中一动,想起了另一件事。不过,他暂时不打算说。看看儿子能够不能想到此处。

    果然,喝了几口茶之后,守汉觉得有肋下生云之感,这台湾最土著的茶叶果然不错。

    父子二人便对坐饮茶。

    “父帅,除了榨坊、烧锅一事以外,儿子打算继续在台湾大力种植甘蔗,同时从南中和内地购进些牲畜家禽幼崽到台湾养殖,如此一来,各处生民百姓多了一桩生计不说,粮食也可以消耗一些。”

    这慢慢的说到点上了!守汉心中越发的高兴了,看着儿子的脸庞也越看越觉得顺眼了。

    台湾的甘蔗,或者是榨糖业从荷兰人占据殖民时期开始便一直是出口换取现金和外汇的主打产业。根据《巴达维亚城日记》记载,到西元1640年2月,仅在台南一地,农民种植甘蔗所获收成便可以产出白糖和黑糖四五十万斤,为荷兰人向日本和中东地区出口换取了大量利润。为了确保甘蔗的种植,荷兰人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说提供贷款,提供耕牛,免除相关税收等等,以确保甘蔗的种植。

    甚至为了方便甘蔗的收购,荷兰人重新修筑了从赤嵌城到新港的一段道路,修建了一座医院,为那些因为种植甘蔗而生病的中国人提供医疗卫生保障。

    连红毛夷都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些?

    “儿子打算将台湾大山西部的大片土地,或是种植水稻,或是种植甘蔗和其他作物,只可惜,茶叶不能种植,否则将福建的茶叶大量移植到台湾山区,未必比武夷山的茶叶差了哪里去。往来于黑水沟的西洋商船便可以携带这些茶叶西去,儿子在台湾所种植的大批稻谷,也可以卖给他们!”

    终于说到了守汉想听的了!

    在这个时代,人们还认为茶树是不能够移植的,只能够在本地种植,所以这也是茶叶成为几千年中国对外贸易巨额顺差的原因。直到英国人将茶树盗走,在印度试种成功,印度红茶逐步取代了中国茶叶的市场地位,中国的贸易顺差才颓然变成了逆差。

    与其说等英国毛子来偷,不如我大举出击,将能够种植茶树的地方都抢到手,然后种上茶树就是!

    甘蔗、茶叶、水稻,是台湾农业的主要支柱产业,在清朝实行了对台湾的统治之后,台湾、凤山、诸罗三县每岁所出之糖,约六十余万篓,每篓一百七八十斤。青糖百斤值银**钱,白糖百斤一两三四钱。这样计算下来,便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如果再配合上金属榨糖工艺技术,这样一来,出糖率势必会更加的多。

    “小子!你在这里等着阿爹是不是?”守汉故意做出一副如梦方醒的状态神情,虎着脸看着华宇。“方才你说要建设榨坊,怕不是榨油那么简单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