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四十六章 捷报传来(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榻不提。

    “主公!看来我们此番西征,却也是歪打正着!”营务处的黄五启抱着一堆案卷,望着王德化等人远去的背影冷笑一声。

    本来是为了获取缅甸的物产资源,将伊洛瓦底江两岸平原的富饶地区纳入囊中,就算不能设立州县,至少也是要将他们变成市场和原材料的来源。对于伊洛瓦底江中游河谷干旱地区出产的棉花,山林之中出产的木材,特别是上好的柚木,还有那些翡翠、宝石,黄麻等物,南粤军上下已经是垂涎多年了。

    有了棉花便可以更多的纺纱织布,有了木材便可以造更多的船,至于那些翡翠宝石等物,则是可以换取更多的金银回来。

    “邓先达的警备七旅日前已经控制了仰光,并且在城外开始纠集民夫。修筑工事,准备迎击从曼德勒前来的莽应家族的人马。”黄五启开始在地图上勾画出眼下得敌我态势。

    “主公,我等为何不直接去攻取曼德勒,在其城下逼她和我军签订城下之盟,便和当年的暹罗大城王一样?”黄馨对于这其中的奥秘有些不解。

    “我的黄大人,你看,这像是什么?”李沛霖取过一支毛笔,沾了些朱砂在黄五启绘成的草图上标注着仰光与沙廉两座城镇处涂抹了一点。

    “像不像男人的两个卵子?”

    李沛霖的话有些粗糙,但是却十分贴切。

    “方才我就想说,只可惜那一群没卵子的阉货在。不好意思出口。当着没卵子的人面前提卵子,这不是明着打脸嘛!”黄五启也是一脸的坏笑。

    “我们攥住了缅甸莽应家族的两个卵子,他们能够不出死力来打?他的兵马千里奔波而来,正好被我军以逸待劳依托修筑好的阵地工事大肆屠戮一番。也好出出自嘉靖、万历年以来的恶气!”

    仰光、沙廉两座城镇隔着仰光河遥遥相对。从这两座城市沿着仰光河向外扩散出去。便是缅甸这片土地最为富庶也是最为要紧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仰光河名为河。实系河口湾。它介于伊洛瓦底江和锡当河之间,由源于勃固山东西两麓的勃固河和密马加河在仰光附近汇合而成,自此以下始称为仰光河。

    而伊洛瓦底江。称它为缅甸的母亲河、大动脉一点不为过。

    在皎苗冲出高山峡谷后,原本咆哮易怒的江水沿宽广、开阔的河道流经中央干旱带,这里大片地区由冲积平原组成,脾气顿时也变得温和了许多。江水从曼德勒猛然西折,然后弯向西南,与亲敦江合流,此后继续朝西南方向奔流。蜿蜒奔流的江水穿越人口稠密的干旱地带,到达仁安羌(这个地名相信大家都熟悉),此后继续滚滚江水向南流。

    在伊洛瓦底江沿岸,形成一条中央纵谷,谷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而在出海口由大量泥沙所形成的三角洲地区,是全国人最稠密、最富庶的地区。这里以种植水稻为主,是缅甸全国稻米的第一中心,享有“缅甸谷仓”的美名,缅甸有九成的粮田是适合种植水稻,其中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便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而仰光所在地和周边地区,更是占据了这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之中的大多数。不但面积多,而且这里的亩产量要比缅甸其他地区的亩产多出将近一成,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了高出平均亩产量将近一倍的差距。

    这里是当之无愧的缅甸莽应家族的米袋子和钱袋子。

    而更加重要的是,这条江还是缅甸从北到南的一条大动脉,将缅甸出产的水稻在这条水道上往来运输。其他的农作物,比如芝麻、棉花和各色土产也经由伊洛瓦底江运输。缅甸北部各地出产的各种珍贵的玉石、琥珀、宝石以及缅甸中部的农产品大都是通过伊落瓦底江及其支流输送到缅甸各地。

    更要紧的是,伊洛瓦底江及其支流沿岸的山区,森林茂密,品种繁多,其中以柚木最为名贵。(缅甸是世界柚木的主要输出国,素有“柚木之国”的美称)这些上好的柚木是造船、造桥、制造家具的高级材料,也是沿途土司们换取金银供自己挥霍消费的经济来源。被砍伐下的柚木先用大象运送到附近的河边,雨季时被扎成大筏顺流漂下,直至仰光,而后再销售给各地来的商人。曾经有脑子好使的中国商人在这里购买柚木造船,然后再装上稻米运到广州销售,将米卖完后,再将船只拆了卖掉木料,可谓一举多得。

    钱袋子、米袋子、大动脉,南粤军控制了这里,便绝对的占据了主动权。

    “邓先达的一个旅部队不够,将眼下在沙廉的两个警备旅也调过去,沙廉留下混成第五旅在那里镇守就可以了。记住一定要水师牢牢地给我把仰光河、伊洛瓦底江死死的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