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七十一章 第一局:排队枪毙对排队枪毙!(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火药结合的更加紧密些,扳开龙头,检查火石,等候着长官们的开火口令。

    但是,对面的动作更快些。

    “举枪!”

    “预备!”

    “瞄准目标!”

    “开火!”

    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完成了同样动作的模范旅士兵们,以营为单位举起了手中的火铳,按照军官们的口令朝着对面的汉军旗火铳兵开火!

    因为从南粤军中跳槽到京营的原因,在南粤军中已经成为制式装备的套筒刺刀、燧发枪。在模范旅这里却成了稀罕物,成为了打坏一件便少一件的珍品。而内地虽然也可以买到燧发枪和套筒刺刀,但是毕竟是少数,对于眼下拥兵七千的吴标来说,杯水车薪。无奈之下,只得重新捡起了火绳枪。

    模范旅的火绳枪以营为单位装备,某一个营若是装备火绳枪,则数百名火铳手则一律都是火绳枪,若是装备燧发枪,则一律都是燧发枪。

    爆豆似的铳声响动良久。燧发枪和火绳枪一起猛烈射击。硝烟汹涌喷出铳膛,对面六十步外发出接连不断的惨叫声,数百名汉军铳手呆滞倒下,然后回醒过来。痛苦扑倒地上挣扎。

    他们滚滚流出的鲜血。染红了下方的土地。将那些野草与野花,渲染得更加的娇艳。

    “第二列,上前!”

    “开火!”

    第一轮射击后。汉军火铳手们似乎被打懵了,竟然忘记了按照军官们的口令朝对面开火,稍微停顿了那么几秒钟。

    但是,就是这几秒钟,成为了很多人人生最后的健全时光。

    趁这个空当,第二列的燧发枪和火绳枪们,又发动了一次齐射,对面响起了更多的嚎叫声音,很多中弹的汉军士兵,满地翻滚,发出垂死的痛苦举动。

    不过,在面对着对面火山爆发一样的弹雨打击时,许多的火铳手们也扣动扳机,将龙头与火石落下,点燃了药池内的火药。一片弹雨向南粤军飞过去。

    汉军旗火铳兵使用的火铳,一色全数都是陈板大等人以南粤军制式火铳为蓝本精心打造的燧发铳,每一个火铳兵还配有套筒刺刀,同模范旅手中装备的不能上刺刀的火绳枪相比,性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燧发铳密如爆豆般响起,站在前列的模范旅士兵大片倒下,滚倒地上发出痛苦的呻吟。

    这样的距离上,弹丸完全可以击穿队列,飞到模范旅的队列底部去,几十个站在最后一列的火绳铳兵与燧发铳兵,也有人应声倒下。

    铳声一阵接一阵,明清双方阵地前,随着铳响,两道狭长的硝烟地带,往空中缓缓腾起。

    铳光火焰中,双方的阵地内,横七竖八的扑倒尸体与伤者,他们身下原本枯黄的野草,此时己经被染得鲜红。

    这幅地狱般的情景,令在一旁观战的各自友军看得心惊胆战。

    “督师大人!末将前日便是被孔有德以此战术击溃!末将的千余人马回来的不过三百余人!”

    “两轮射击,至少就有三个牛录的人打光了!”

    在明军大营门口,山西总兵李辅明向洪承畴诉苦,而在乳峰山顶上,肃亲王正蓝旗满洲旗主豪格,也是有些吃惊不小。往常看到孔有德指挥火铳兵和乌真超哈大炮轰击明军时,他却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

    此次锦州大战,关乎到辽东反贼们的生死存亡,黄太吉更是下了总动员令。将各旗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尽数带到了锦州前线。几乎各旗牛录下旗丁全体出战,很多余丁也跟随出征,还有当年大量掠来的汉人等奴隶追随,国内青壮一扫而空。

    按八旗的编制,最小单位为牛录,每二百人到三百人为一牛录,父死子继,兄亡弟代。当然,不是说一个牛录就是二、三百人,而是说每一户出一个壮丁,“丁”按古时的说法,就是16岁到60岁的成年男子。

    一般而言,一户都有几口人,内有丁数不等,有时二、三丁,有时五、六丁,视各户男人的生育能力。所以清国每牛录人口,有二、三百户,一般在一千口到二千口人不等。

    在清国中,当兵的称旗丁,分披甲旗丁,未披甲旗丁。暂不当兵的叫做“余丁”或者“闲散”,他们也可以跟随出战,作为跟役一种,地位高过那些奴隶阿哈们。

    每牛录二、三百丁都是兵,可不可以披甲,就看各兵能力了。不过清国男子从十岁开始,每三年就有参加考试,达标就为守兵(步甲),享有军饷,享有盔甲,随后考核到马甲。巴牙喇不等。

    各牛录中,甲兵比例还是很高的,毕竟作为旗丁,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