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二十三章 棉花问题(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新疆打短工的人去摘棉花。四川人、湖南人、山东人都是这个劳动力大军之中的主力。话说,著名的新疆菜大盘鸡,据说就是一群在新疆摘棉花的四川人发明的。)

    这样算下来,在山东种植的这几十万亩棉花,如果不是南粤军不计成本的大量投入粮食,用各种物资向附近地域收购相应的物品,只怕早就被巨大的投入给拖垮了。

    就这样,如果明年打算将原本种植粮食的土地改为种植棉花,除了大量的口粮投入之外。便是人力的投入。粗粗的算一下,差不多一亩棉田至少要两到三个劳动力去照看。

    想起这些,守汉心中便一阵阵的腹诽不已。恨不得一把把无良作者掐死:尼玛的!为啥别的穿越者随随便便的就能大种特种棉花然后辅以珍妮机甚至骡机搞精梳棉大赚特赚,到了老子这里。你就如此刁难老子?!

    其实,这种事情也不能全怪那些人,至少他们的水平和某个号称要吃粮就找他的真人是差不多的。都是明显的不知道种植棉花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粮食为基础的,别忘了当年英国人在印度大肆推广棉花种植,同时大量输入机织布,搞得恒河平原这种灾荒年踹树都饿不死的地方都能整得白骨累累!

    这个傻逼真人居然自认为聪明无比,把棉花种植当成随时都能搞的事情,对于建国以后主席在全国搞得兴修农田水利。提高粮食产量等措施大加指责,也是和汪三公子一样,认为没有粮食,我们可以在全世界购买他几千万吨。

    除了粮食之外,更多的便是劳动力。

    守汉一面要把山东的劳动力弄到南中、福建、两广等地区,去改变那里的民族成分。一面又要在山东大力推广棉花种植,这棉花,可是最能消耗劳动力的作物。

    君不见,在美帝的诸多文艺作品里,南方奴隶主的种植园里。都是豢养着数以千计的黑奴,来从事这项极为需要体力的工作。即便是林肯解放了黑奴,黑人依然在种植园里劳作。因为种植棉花劳动量实在是太大了

    二战爆发之后,扬基佬还把不少汉斯战俘弄去种植棉花,解放了不少黑人,让这些黑人去从事低端的工业生产或是到前线作战。(关于美帝使用轴心国战俘的事情,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那部著名的教父,电影和小说里,开篇就是关于意大利战俘能否留在美国的棘手问题。)

    如此一来,山东的农庄便是陷入了一个极为虚弱的阶段。

    所以,守汉要很违心的同这些内地的军镇头目打交道。

    为了那些果下马纺织机能够有足够的草料。除了在印度不惜挑起各个土邦主、苏丹之间的战事之外,守汉也需要另外开辟一个原料来源。而山东就是最合适的一个。

    如果不是山东的局势不是很稳定,守汉甚至打算在这里选择合适的地域建设一个纺织工场。从原料产地到产品产地结合到一起,最大限度的缩小中间环节的运输成本。

    但是现在看,这个想法条件极为不具备。

    不过,此事不成熟,但是却有另外一件事别人找上门来。

    一个面白无须青衣小帽的年轻人,微微弓着腰站在门外,用有些奇特的嗓音向守汉请示。

    “主公,后宅的黄姑娘和其木格夫人打发小的前来,想请问主公一下,几位先生的午饭是在这里用,还是到花厅去用?”

    陈国熹听着很是熟悉的嗓音,不由得微微一皱眉,这人是太监?!

    不错,这个来报信的王安和站在门外的王喜都是崇祯赏赐给宁远伯的太监。被王承恩和王德化二人在宫中数万太监之中精心挑选出的二十个太监之一。

    原本各自有名姓,不过,守汉为了暂时杜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便统一给他们改了姓王,同时照着平安喜乐等吉庆话,给他们重新起了名字。这样一来,便是有人来寻找他们,一时也无法与原本的名字和现在的王太监对上号。

    除了这个简单的手段外,南粤军的几个情报和内卫机构也不动声色的在这二十个太监周围布下了眼线。天晓得他们有什么任务?

    听到了这句,守汉微微停顿了一下,脸上略微有些朱砂之色。

    王安口中说的黄姑娘和其木格夫人,便是日前黄云发所献上的美女。

    若是仅仅是献上些许劳军物资骡马猪羊,未免有些过于单薄了些,与守汉的爵位、官职差使很是不称。除了上述物资之外,黄云发更是献上了他所谓的族中侄女,以供爵爷日常饮食起居侍奉。

    但是,当入夜之后,两乘小轿子将女人抬进德王府的时候,负责接待的亲兵头目却有些恍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