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四十九章 决战前夕(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些土墙壕沟,随着地势的变化而增减,大体上较为宽阔处平缓处便多些,狭窄陡峭处便少些,大体是两沟三墙式。一些道路两侧还修筑有炮位,用来防御明军的突围。

    所谓的两沟三墙就是一道墙前两道壕沟,每道墙离了不到两百步,便于相互支援。就地取材建成的土墙,用夯土加石头配以采伐来的木材砌成各道墙垒,虽然粗糙难看,但是在这天寒地冻的天气里,能够在彼此之间攻守不断的情势下修筑成纵深有数道,周长数十里的长壕,黄太吉对于部下的统御能力,清军对于此战的重视可见一斑。

    不过,土工作业对于八旗兵马来说,也算是基本功了。从努尔哈赤起兵作乱开始,行军打猎,冬则立栅,夏则掘壕,对挖掘壕沟可说极有心得。此次的辽西会战,面对着广宁城头的几门三十二磅重炮的威胁,更将他们的挖壕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距离广宁城不远的医巫闾山。从山脚到山腰遍布着清军的各色旗帜,密密麻麻的营寨沿着山麓驻扎。山南麓的五佛寺周围,更是戒备森严。放眼望去,旌旗遍布,刁斗传习,人叫马嘶。密密麻麻的帐篷。寨子,似乎铺满整座山脉。

    五佛寺此时是黄太吉的驻跸之地,周围密布着他的噶布什贤超哈营兵马作为护卫。

    原本的弥勒殿,稍加修葺,变成了皇帝的行宫所在。大腹便便的弥勒像前点起了数个火盆,将原本清冷的殿堂顷刻间暖意融融。

    噶布什贤噶喇昂邦吴拜走进大殿的时候,也是被扑面而来的热气蒸的有些头晕眼花。偷眼看了一眼坐在桌案后面眉头紧锁,正在翻阅着《孙子兵法》的黄太吉,还有桌案上那厚厚的几摞书。那些细作或者是通过商人购买来的《史记》、《洪武宝训》、《大诰》《皇明经世文编》等书籍,虽然他看不懂,但是洁白的纸张,整齐清晰的字体,看上去就惹人喜爱。倒是有不少清军将领、贵族买了些在家中充面子,谁让皇帝喜欢读汉人的书呢?

    “启禀主子,图赖从锦州回来了。”

    这个图赖并不是那个因为有个好女儿嫁给了野猪皮家族,生了一个麻子当了皇帝而成为一等公。后来又有佟半朝之称的佟图赖。而是最早追随努尔哈赤起兵的费英东第七子图赖。此时的图赖,是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男爵)的身份。与兄纳盖、弟苏完颜同属正黄旗。算是黄太吉嫡系之中的得力干将。

    此人在关外的战功就不必说了,有凑字数之嫌,光是说说他在进关之后的几桩事便可知他的骁勇善战了:追杀明福王朱由崧至芜湖,杀黄得功,俘福王,灭弘光政权。授本旗固山额真。封一等公。从博洛进兵浙闽,败明鲁王,俘明唐王朱聿钊。南明几个政权的覆灭都与他有着直接关系,此人的战斗力由此可见。

    “叫他进来。”

    放下手中的书,黄太吉正好可以缓解一下心中的烦闷。

    图赖偷眼看了一眼黄太吉的形容。原本黑胖的黄太吉,黑还是一样的黑,胖却不再胖了,脸上的肥肉变得松懈无比。眼圈周围一圈黑色,眼中满是血丝。完全验证了刚才吴拜对他悄悄介绍的情形,主子最近忧劳战事,火气旺盛,千万小心!

    “锦州的差使办好了?”

    图赖摘下帽子给黄太吉磕头见礼,黄太吉眼神从他剃得青虚虚的头顶上透过去,空洞无物的望着殿门,口中冷冷的询问着图赖。

    所谓锦州的差使,是黄太吉交给图赖的两件事。一是监督济尔哈朗将镶蓝旗的大部兵马秘密调回广宁,投入到对洪承畴的战斗当中去。多尔衮那边这几日连战报业不曾来,可见前面战事之紧张。虽说黄太吉手中还有两黄旗和正蓝旗的几十个牛录精兵不曾投入战斗,算是手中最后的王牌;但是能够在决战时多些兵马,却是任何一个统帅都不会拒绝的。

    时间和军队对于统帅来说是战场上最要命的因素。觉得一时难以理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滑铁卢,参考一下张克侠何基沣二人组织的贾汪起义对于淮海战役的巨大影响。

    第二件事,便是接应锦州城内的蒙古兵!

    锦州城中有数千蒙古兵在祖大寿麾下,首领吴巴什、诺木齐二人通过秘密渠道派人来纳款输诚,愿意归顺大清皇帝,献出锦州城。黄太吉派图赖领着两黄旗的六个牛录前往锦州,一半的事情便是办理此事。如果吴巴什、诺木齐二人能够斩关落锁献出城防自然最好不过,若是不能,便顺势接应他二人兵马出城,进一步的打击明军的实力和士气。即便是事机不密,二人为祖大寿所杀,此事亦可以变成掩护清军撤退的烟雾弹,让明军乍逢大变之后心有余悸不敢出城。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