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一十九章 洪承畴出手!(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分豪强之財,且在广州耀武,羞辱叛乱之人。故此番之太平,不过扬汤止沸,若与我军长期周旋,则叛乱必复起。况李守汉狂妄自大,非但不知收敛,又重兵争霸中原,且不收官绅之心,强横压人,我闻山东之民苦南中久矣,自读书士子起至各处官绅,便是曲阜圣人家亦是如此,各地士民盼天兵如盼甘露。人心如此,南中于山东岂有胜算?”

    “李闯则为李守汉无师傅之名之徒,处处学习南中,故南中之强,其有三分,但弊病亦有三分。且其内部秦法学堂与士子不和,早晚必生内乱。”

    说起来了李自成所部,洪承畴应该是明军与清军当中最有发言权的一个人。他同农民军周旋多年,曾经多次打得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处于穷途末路,但是,他却看不到那一层,为什么会有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的存在?为什么每每打得李自成张献忠在他的马前狼狈而逃,遁入深山老林之后不久,他们便又能重振旗鼓出现在他面前?如果没有他为之拼杀的大明朝廷所豢养的那些宗室,没有朝堂上肃立的那些正人君子们不缴纳钱粮赋税,只怕李自成依旧是一个忠心于朝廷的银川驿卒。

    “先生,不知李自成所部战力与明军、南军相比如何?”多尔衮不太关心什么读书士子与南粤军、与李自成大顺军之间的矛盾,作为一个统帅。他更关心的是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如果战斗力强悍,那么什么内部矛盾都会被掩盖、镇压下去。

    他同明军作战多年,在塔山也与南粤军大战连场,每每想起当日战况的惨烈。不由得便是在梦中也是惨呼不断,然后暗自安慰自己,“塔山大战已经打完了,我是胜利者。”

    “李自成所部各级将领,大多数为陕西流贼头目。自天启年间便兴兵作乱,有着十多年的作战经验,俱都是百战余生之人,我大清兵若是与之对阵,切切不可轻敌。”洪承畴先生先是给李自成等人下了一个总评,然后开始仔细分析优劣之事。

    但是,洪承畴对李自成的印象和认识,却还是停留在崇祯十三年!这是一个致命的要害!因为从那之后,洪承畴便从陕西被调到了辽东,从专门对付李自成变为对阵黄太吉。虽然也从邸报当中能够了解到李自成的动向和变化。但是,他作为朝廷大员,自然清楚得很朝廷官员写报告的德性。要么把李自成写的极为无用,动辄驱赶数十万饥民攻城,要么就是笔下的李自成简直就是好莱坞电影的变形金刚一般。这就要看是要向朝廷报功还是向朝廷诉苦了。

    “崇祯八年时。奴才领兵追剿此辈流贼,之前流贼多饥民,见大军到,避兵逃窜,自八年起则迎兵对敌,左右埋伏。更番迭承,则剿杀之难也。贼人人有精骑,或跨双马,官兵马三步七。则追逐之难也。”

    “贼之营伍,大致伍长、什长、哨总、部总、掌旗、都尉为序。流贼之战,最擅伏击,其左右埋伏,更番迭承,防不胜防。”

    “作战时贼阵五重。饥民处外,次步卒,次马军,又次骁骑,老营家口处内,若战破其三重,骁骑殊死拼斗。若是不敌,贼马军,骁骑,老营立时脱逃,他们精锐不失,转战别处,片刻又集兵数万。”

    “此些精贼,人人有马,或跨马二、三匹,官兵不过马三步七,追逐极难。若是追得紧,粮草不易,倏忽之间,贼老营精骑又至,官兵每每大败。”

    洪承畴搜索着脑海当中的记忆,为多尔衮描述着关内这支强悍的武力的作战特点。

    在他看来,现在的李自成应该还是当年被他和孙传庭在潼关南原打得抱头鼠窜,身边只剩下十余骑狼狈逃入商洛山的流寇头子。所部兵马再多,也不过是裹挟了几十万的饥民而已。

    “若是以先生看来,李闯在关内迭克名城,该是如何办成的?”多尔衮的话里,明显带有质疑的味道。他也不是没有带兵进入大明腹地过,那一座座城池,若是守将坚决将士用命的话,怕是这群洪承畴口中的流贼很难攻克。

    “王爷却是不知。流贼善用细作,或携药囊蓍蔡为医卜,或缁流黄冠,或为乞丐戏术,观各城虚实,或为饥民饥军内应。他们盈千盈百,往来城中,不知是贼是兵。流贼大队攻城时,他们或是在城内杀官纵火,或是打开城门接应大队入城。几时见流贼打过硬碰硬的攻坚战?若是他们遇到了王爷当日的守御,只怕积尸遍野也未必能够破城而入。当年的洛阳城,高迎祥以十余万陕西流贼围攻,也是铩羽而归。为何李自成以万余新附之贼便能轻易破城?其中关窍便是在此!饥民、变兵从中相助而成!”

    多尔衮虽然怀疑洪承畴的话,但是却一时找不到理由。他从七哥阿巴泰口中得到的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